第186节
许黟被她看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,他做拳捂嘴轻咳两声,故作镇定问道:“还有其他事?” 阿锦眨眨眼:“郎君去了那么久,就没有什么话想要和我们说的吗?” “郎君应该是累了。”阿旭在旁边接话,问阿锦,“方妈妈煮好洗澡水了没有?” 阿锦道:“快要好啦。” 阿旭道:“等方妈妈把洗澡水备好,郎君就先沐浴后去睡一会儿,晚些时候,我再来叫郎君起床。” 许黟怔了怔:“……” 怎么一个多月没见,这两个小家伙越发有主意了。 不过他这一趟确实风尘仆仆,住邸店不好洗漱,他如今身上的味儿,闻着都快要馊了。 哪怕阿旭阿锦他们不说,许黟也是要洗澡的。 “郎君,洗澡水好啦。”方六娘进屋回话。 许黟没耽搁,进去屋里,好好的将自己搓洗一顿。 洗漱罢,身上的疲惫渐渐袭来,许黟没急着休息,叫来阿旭去书房里。 “我不在家这些日子,家里如何?”许黟打着哈欠,看着阿旭送上来的账本。 他一面翻阅,一面听着阿旭回答:“郎君不在的这些日子,我与妹妹炮制的消食丸没停,一日依旧炮制两百丸,秋哥儿如今不止在县城里卖消食丸了,他还去三台县,三台县那边也有不少百姓知晓消食丸,卖出去的量比在盐亭还要多……” 阿旭说了足有一刻钟,才停了停嗓子。 这时,许黟把旁边的茶推到他面前,示意他喝了。 阿旭感激的双手捧着茶杯喝了茶,缓了缓气,继续说道:“这些日子,有不少病人来看病,但知晓郎君不在,便回去了。我把其中几个病人的病症记了下来,想着郎君回来,应该会去。” “哦?拿来我看看。”许黟闻言,来了些精神。 他是没想过,阿旭会有如此想法,把病人的病症记录下来。 他拿过来一看,发现这几例病症,都是属于慢性病,皆是一时半刻不会出大问题,但也一时半刻治不好的那种。 他翻了翻,将病例本合上,看向阿旭道:“你做得很好。” 阿旭的小脸霎那间红了起来,羞涩地挠着头:“郎君你说过,大病不急,重在对症下药。这几个病患,里面有南街的街坊,或是以前识得见过郎君的,我说郎君不择几日就会回来,他们就说要等着你。” 这一聊,两人便聊了一个多时辰。 许黟看向计时的沙漏,已经是申时二刻了,他捏了捏鼻梁,将账册等本子合上:“说了这么多,还没问你们俩,过得如何。” 阿旭站在许黟的面前,闻言,他抿着唇道:“我们过得挺好,就是郎君不在家,我们想念得很。” 还很担忧,日日盼着郎君能快些回来。 不仅是心里祈祷着,他们还上了两回寺庙,给许黟求平安符。 阿旭他们把求来的平安符折好放在锦囊里,每天睡觉时都还戴着。 现在郎君回来了,这平安符要送回寺庙里烧掉还愿。 许黟听得满脸错愕,却又觉得这些都是在情理之中,他苦笑了一下,果然这次出行太久,把这两人给吓到了。 “好了,我发誓,下次不会如此轻易行事。”许黟说道。 阿旭飞快摇头:“这不是郎君的问题,是我们不好,我们太小了,要是跟着郎君,会拖累郎君的。” 许黟拍拍他的脑袋,转移话题问道:“我不在时,可还继续练拳?” 阿旭重振精神:“我和妹妹每天都有练拳,不曾忘记!” 许黟道:“不错,过几年你们就能保护我了。”到时,也能带着他们出去看外面的世界了。 总的来说,在宋朝时期里,前期几十年后的那段时间,相较于北宋中后期,以及南宋时期,除去边境接壤吐番诸部、金朝,还有虎视眈眈的辽国和西夏外,大部分地区都是安全的。 但安全不一定代表着绝对安全,古人出行不易,常翻山越岭。 哪怕宋朝的经济水平很高,道路南北相通无阻,但人有穷有富有好有恶,无论是热闹繁华的城市,还是在人迹罕见的野外,都要保持警惕性。 拥有自保的能力,才是最靠谱的。 …… 五月份很快过去,许黟在歇了两日后,便开始恢复出诊的牌子。 如今换了地方,以前来许家看病的病人,便也换了地,来到许黟的新宅子。 许黟算了下这半个月的账目,刨去药材本钱、茶水费、车费和人工费,新账目里一共进账了二十贯钱。 这数目可不算小了,寻常人家,一年都不一定能有这个数目。 自然,这里面的大头,还是来自于陈氏消食丸,以及偶尔给一些大户人家酿煮的药酒。 像给穷苦人家看病,许黟几乎是不挣钱的。 他也乐得如此,每回有穷得没钱看病的病患过来求医,许黟就让他们拿蔬菜、鸡子之类的食物抵药费钱。 于是,短短半个月,许黟的名声在东街,便更响亮了起来。 如今不止南街的街坊们会来找许黟看病,东街的大户人家也会请许黟去府里看病。 到六月初,天气变得越发炎热。 酷暑快要来了,许黟在药房里,教阿旭和阿锦怎么用硝石制冰。 去年买的硝石量不多,如今家里用冰的地方大了,用冰量自然要增加。 他便喊刘伯驾着牛车又去买了上百斤的硝石回来。 上百斤的硝石看着多,但真的拿来制冰,每回制出来的冰量却不多。 制出来的冰,取好的拿来做冷饮子和冰镇水果。 多出来的冰块,许黟已经想到该如何使了。 他想到曾侯乙墓里面,曾出土了一只战国青铜冰鉴。先秦时期,夏天里炎热,贵族们喜爱喝冷酒,而这冰鉴就是用来装冰镇酒的。 许黟不爱喝酒,想到冰鉴,自然不是用来装酒。 但冰鉴除了装酒,还可以装其他的,他让工匠打了一个四方形,形似冰鉴的木盒子,在里面加上铁皮做隔层,隔层里塞入棉和碎布,冰块放在里面,可以延迟几个时辰融化。 这时候,把新鲜的肉放在盛有冰块的冰鉴里,不仅能放两日不坏,还可以用来当做降温的冰槛使用。 阿旭和阿锦对于许黟的倾囊相授,是惊了又惊。 他们不是当初那两个懵懵懂懂,什么都不知的乡野孩童。 在县城里住了这么久,这冰是何等贵重的东西,他们哪会不明白。 可是郎君却把如何制冰的方法告诉了他们,还一遍又一遍的说得那么详细,直到他们吃透了方子,把冰做出来了。 他们心道,郎君待他们这么好,实在无以回报。 但郎君显然不是这么想的。 许黟在把他们两人教会,露出了欣喜的笑容。 “做得很好,以后制冰的事,就交给你们了。” 他轻快笑着,看着陈娘子送来的糖渍枇杷,愣了下神,说道:“今年鑫幺他们不在,倒是有点无趣。” 去年这时候,他们经常缠着他做薄荷枇杷饮,今年解试的结果还没出来,不知道友人们在府城里如何了。 有这样感慨的不止许黟一人。 府城中,城内一座院落里。 鑫盛沅毫无形象的双手撑着下颌,双眼无神地盯着窗外,屋里有冰雪冷元子,还有生淹水木瓜等冷饮。 每样都是下人从城中茶楼里快马加鞭买来的,但鑫盛沅吃着,样样都觉得差点意思。 他扭头,看向旁边敞着褙子,大大咧咧躺在榻上,让随从给他扇风的陶清皓。 “你说,咱们什么时候能回去啊。”鑫盛沅闷闷不乐地问他。 陶清皓睁开眼睛:“放榜后就走。” “这地儿,我都不想待了。” 府城开销比在盐亭县还要高,他这回带出来的银钱,花得七七八八了。 现在嘛……甚是想念家里的酒楼。 鑫盛沅扁着嘴角:“我们这回,不过是陪着走个行程,刑五倒是洒脱,来到府城后,总有不少读书人喊他去馆里。” 他口里的馆,其实就是那些文人雅士爱去的茶馆。 “我们却还要等着他放了榜才能回。”鑫盛沅踢了踢腿,不满意的在屋里来来回来的走着。 陶清皓爬起来,看着他问道:“你这是想家了?” 鑫盛沅不承认,说道:“难不成只有想家了,才能回去?” 陶清皓嘴角抽抽:“……”他眼睛余光瞥向没喝两口的冷饮子,若有所思了一会儿,“莫非,你还想着喝许黟的薄荷枇杷饮?” 鑫盛沅脸色一红,不说自招了。 陶清皓这回倒是没打趣他:“你想吃,我也想了,这些饮子吃了好些年,早吃腻了,还是许黟做的饮子叫人念念不忘。” “既然你也想,不如我们俩先回去。”鑫盛沅像是找到同盟,怂恿着他。 陶清皓摇头:“君子不能食言,之前便说好,要一起回去的。” 鑫盛沅肩膀垮下来:“好几日呢。” 陶清皓心想,两个月都熬过来了,如今不过区区几日。 第119章 许黟不在的日子里, 常来串门的人,除了余秋林,就是张铁狗了。 这家伙来, 自然不是闲得无事,他是来念书的。 虽然许黟不在家里,可走之前交代阿锦教他《千字文》,他这两个月, 跑来识字倒是识得勤快, 但许黟一回来考核他,发现他就学会了一百二十七个字。 许黟:……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