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4节
书迷正在阅读:被渣的老实人是万人迷[快穿]、穿进年代文后我有1了、农夫、回到1995、重回六零之小村医、穿书后我靠药膳系统养夫郎、我们喜欢对方很久了[电竞]、逆天萌兽:绝世妖女倾天下、离婚的福报、蓝色生死恋之芯爱
孟耀荣也站在书房外面,神色是从未有过的平静。 其实这个结果,他也早已知道,只是看到父亲关心的样子,他难得天真了一次。 现在不过是更清醒了一些罢了。 晚上孟耀荣和徐英成就在徐英成的顶层私人酒吧喝酒。 边喝酒,边俯瞰港岛的夜景。 徐英成道,“不知道是不是在内地待久了,我回来两天还有点恍惚。” 孟耀荣喝着酒,“以后内地也会发展成这样的。” “你倒是很有信心。”徐英成笑道。 孟耀荣道,“你不也一样?否则怎么会在内地待那么久?” 徐英成道,“我那是为了体验生活。在家里老头子又要唠唠叨叨的。他自己年轻的时候倒是玩够了,就开始数落我了。你呢,你爸对你满意,总不至于数落你什么吧。这次回来,他是不是不让你走了?” 孟耀荣道,“满意?”他笑着摇摇头。 徐英成道,“还是为了上次那事情?调查出来没?你家老头子不至于调查不出来啊。” 孟耀荣道,“不重要了。” 徐英成道,“你猜到是谁?” 孟耀荣笑道,“在他心中,我总不至于比旁支还不值钱。能让他做出这个决定的,自然是能和我分庭抗礼的人。他既然选择不再调查下去,就是说明已经做出了选择。英成,你知道吗,以前我确实认为,自己是孟家不可替代的。直到发生绑架案之后看到我父亲的态度,我才明白,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。就算我出事了,他还有一个儿子,还有孟家其他人。” 这件事情已经没必要调查下去了,不管是二房,或者是二房那边的某些人做的决定,一切都是为了弟弟耀城的。为了所谓的家族和谐,为了家族名声,他父亲都不会让这件事情暴露出来的。 徐英成想着,他何尝不是呢。别看他是独子,可如果他哪天出事了,他老豆哭哭啼啼几天之后,估计要把外面一堆私生子找回来认祖归宗。 他安慰孟耀荣,“你放心,如果你真出事了。接你位置的肯定是你弟弟孟耀城,他不如你,到时候我会好好替你管理孟氏的,让你家老豆后悔。” 孟耀荣:…… 徐英成看他吃瘪的样子,哈哈哈笑了,总算报了之前被他拉踩的仇恨了。 “有时候,我倒是挺羡慕江家那傻小子的。他老豆真是把他当掌上明珠一样啊。昨天他还来找我,整个人又傻又天真。” …… 隔着不远的深市,苏浔可没有两人这么悠闲,她如今出差都习惯了,到了深市之后也没有参加当地的什么酒宴,或者出去潇洒。稍作休息之后,就看了夏舒宁提交上来的工作汇报,了解了当地的情况。看完都到深夜了。 目前深市这边南波万变非常大,为了新开的产品生产线,已经扩建了。有了打印机赚到的那笔资金,不止新开设了鸿运打印机办公设备厂,还增加了电视机和音响生产线。 而且实验室也出了新成果,将原本的iwalk技术提升了一个台阶,在体积和质量上面,已经可以和国外品牌拼一拼了。 目前整个厂是蒸蒸日上。 夏舒宁现在也是很看重各种宣传,还没生产产品,就已经先造势了。和广告公司已经准备好了为新产品做宣传。 这些方案都已经提交给苏浔审核。 想想,一年前,南波万才开始变着法子卖收音机呢,现在已经是国内具备竞争力的电子厂了,而且生产的iwalk在国外一些市场也因为物美价廉而受到欢迎。 等这几条生产线成功铺设之后,这些电子产品必定会为苏浔带来大笔的资金收入。苏浔掰着手指头算了算,觉得明年可以试着开发移动电话相关技术了。 第二天一早,就通知李瑞和夏舒宁过来开会。 夏舒宁早已找人在做工业园的设计图,就等苏浔拍板了。“苏总,这些设计图都是找的政府这边的设计院来做的。在这方面,他们是进行多个工业园进行考察,做出来的方案。” 苏浔边看设计图,边问这边的方便面厂建设情况。这也是她来这边的主要目的。 夏舒宁道,“内部设施已经要完工了。机器倒是已经到了海关。预计下个月初就能够正式投入生产。” 苏浔倒是也不嫌晚,毕竟方便面的这次机遇也是她事先没想到的。原本可以缓一缓的计划,现在都要加快步伐了。必须要趁着热度扩张市场。 苏浔和她安排了工业园和方便面厂的事情之后,又说了港城自行车骑行推广的事情。 夏舒宁笑道,“苏总,这事情我已经去港城了解过了一些情况,又找当地的广告公司商讨过方案了。” 说着就将方案给苏浔过目。 夏舒宁做的这些方案已经很完善了,从找哪些部门联系,到骑行活动如何举办,如何宣传,最后如何奖励,都早已做好规划。这一看就确实是早就做好的策划,否则不可能如此细致。 苏浔顿时也笑了。这就是夏舒宁的优点,她总是能提前就想到老板的需求,做好准备。 她的四个特助,李玉立稳重踏实、朱东升圆滑手腕多、夏舒宁就是积极奋进,乔曼年则是工作热情。 各有特色,且都能力不俗。 不过苏浔还是不满足。 看似人才挺多,可真的用起来,不够,远远不够。 现在乔曼年又被她安排出去了,宝玲如今的学识是不足以承担特助工作的。毕竟苏浔的特助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,而且还要外语好。又要招新人了。 过了一会儿,李瑞也来了,拿了一堆资料过来,其中就有各地提交的名单。这都是和军区后勤处合作后,后勤处和全国各地省级单位联系,然后由省级单位提供的报名的人员名单。 这些都是自愿报名参加建筑工作的人。 第一批人真不少,达到了三千人。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人,因为担心初期不好管理,所以就没要那么多人。 毕竟这几年退伍人不少,愿意出来的人也非常多。 看到有这么多人,苏浔也就放心了,“前期主要给我们自己建设工厂,后面还有孟氏和徐氏的一些工程也需要人。只要人肯来,不愁没工作。” 苏浔查看了几套设计图之后,就选了其中一套看起来规划最为满意的,交给夏舒宁,然后安排两人,“尽快动工。” 这边动静大,深市自然不少人知道苏浔来了这边了。有心拜访的人不少。 邀请函也收到不少。不过苏浔一律拒绝了。 她这次过来,主要是为了公干。另外就是找一些投资项目。看看能不能继续投资赚钱的。 第233章 苏浔花了两天时间,视察了这边的投资产业,又提出了一些决策。又着重的去了一趟实验室。 南波万的实验室里面人更多了,因为开设了许多新的的产品线,还有之前和国营电子厂交换到的一些技术。这些都是需要提升的。所以实验研究室里面就也开设许多技术研发小组。 其实真的算起来,实验室研发一个技术的费用可能比买技术的钱都要多。毕竟实验很大概率会出错。要经过反复试错,才能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。而这些实验消耗是非常大的。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想,打铁还需自身硬,所以自我研发的能力是必须要有的。 等南波万实力再强大一些,苏浔就要到处挖人了。和华国研究所的研究,终究也不是长久之计。 就在苏浔忙碌这些工作的时候,全国各地有许多人因为她的安排,命运发生了改变。在苏浔做了产业园动工决策之后,李瑞这边就开始通知军区后勤处,可以安排人来深市了。 很快,电话就打到了各个省里。 一级一级的进行通知。 这些原本没想过要出来工作的人,终于有了出来做工的机会。很多人已经退伍多年了,早在家里结婚生孩子,安安心心种地。这两年又包产到户,都各自努力种着分到自家的田地。家里的粮仓也能装满了。只不过在得到通知之后,一部分人依然选择出来做工赚钱。 这其中许多人并不知道,他们未来会在这个建筑行业里面,走上不同的道路。有人当了技术类大师傅,有人干脆当了包工头,也有人当了建筑商人。 不管未来命运如何,此时此刻,他们都是一群即将外出打工的人。 丁小山背着行李,离开了自己的家乡。回头看看,妻子和孩子站在村口目送他的离开。 出门打工这个事情,是他自己做的决定。在接到了消息之后,他几乎是没有考虑,就选择出门做工。 如今虽然包产到户,家家户户自己种地,粮食够吃了。可是对于见过外面世界的丁小山来说,这是远远不够的。因为包产到户了,自己种自家的田地,看似收成很多,可是花钱的地方也多。农药化肥种子,这都要自家花钱买的。 每年光是买化肥种子的钱都不少。 所以除了吃饱肚子之外,口袋里其实也没有多少余钱。 吃完饭之后,孩子连买布做一件新衣服都不舍得。自家种出来的麦子都舍不得吃,要拿去卖掉换钱。一个月也只吃一顿肉。 身边的人其实都这么一个状况,也有个别过的比较好的,可那是多方面的原因。不能比。 但是对于丁小山来说,还是渴望能有办法赚钱。 在这穷苦的日子里面,能有一个出门赚钱的机会,丁小山都十分庆幸自己当初能够参军,如今才有这样的机会。 跟着他一起的,还有村里其他的退伍军人。大家虽然退伍时间不一样,但是都因为是退伍军人,所以有了这次做工的机会。 大家都是奔着一个理想,出门干几个月,多赚钱回来。把家里房子修一修,给孩子买些吃的。 上了车之后,几个因为常年风吹日晒,脸色黝黑的男人又是不舍,又是期待。 “我早听战友说了,听说他们最新退伍的,还能被推荐去当安保员。每个月拿固定工资呢。” “咱这也不差,学一门手艺,以后回来在本地帮人盖房,也能赚钱。” “我就希望年底能带点钱回来。” “就是没想到,都退伍几年了,还能得到单位的照顾。” 大家说起来,也是唏嘘不已。 到了省城,发现报名去的人挺多,都是大包小包的。有些人还遇到了当初一起入伍的老战友,都是高兴不已。谁还能想到,这些年过去了,竟然还能有一起并肩做事的机会呢。 省城这边,也提前的给大家说了这次做工的待遇。这个工程按照天数来算的。因为都不是专业的师傅,要学,所以去做都是最基础的工作。一天6块钱,包吃住。来回火车费报销。 听到这个数字,人群顿时气氛热烈。 一天6块钱,这要是不休息,一个月岂不是能拿到180块? 这还是基础工作啊。 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,这个工作能做。值当! 这会儿才八月中旬,等到了年底,最起码能干四个月。七百多块钱就到手了。这可比在家种地收入高多了!这要是明年能继续干,一年岂不是能赚两三千。 省城这边负责带 队的人又鼓励大家去了好好学手艺,等换了工种,待遇又不一样了。有技术的大师傅,一个月几百块呢。这可让这些出门打工的人们心中一片火热。也忘了暂时离开家乡的不舍,忘了对家中的担心。赚了钱,寄回来,家里还有什么好担心的? 家里田地种不完,就干脆不种那么多。或者请人帮忙。 只要口袋里能赚到钱,就什么都不慌。 随着工人渐渐到位,工业园区的工程也开起来了。 苏浔叮嘱李瑞一定要管理好,千万不能闹出乱子来。人多了就怕出乱子。到时候造成不好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