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18小说 - 历史小说 - 闲散宗室八卦日常在线阅读 - 第261章

第261章

    可是谁会喜欢这些话啊?听得多还以为是长辈不喜欢自己,觉得自己不配被夸奖哩!

    该教训就教训,该夸奖也要夸奖嘛!

    韩相摇头,“你啊你,伶牙俐齿。”

    “我就当是夸我了。”沈知澜直笑,“假如您站在子期的位置,就能明白他是什么感觉,光夸我不夸他,他多难受?”

    “好吧,以后我会看情况夸夸,行了?”韩相心想,这孩子心性当真宽厚,有容人之度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沈知澜领到新的课程表后,本来觉得自己清闲下来,却不想百珍园的农官找上门来,厚着脸皮想问辣椒的培育方法。

    跟他熟识的何农官看着很是憔悴,眼睛布满血丝还有乌青,萎靡不振的,开口就是恳求,希望沈知澜能帮帮手。

    “你要先说帮什么忙,我才知道能不能帮上啊。”沈知澜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回绝。

    何农官一拍脑袋,连忙把事情说出来,这事还是要从辣椒说起。

    辣椒收获后,所有果实都被摘下,植株被移走,但是也不知是否水土不服,移栽的植株都枯萎了。

    农官们战战兢兢报上去,幸好上头没计较,转而让他们去温泉庄子上培育辣椒,利用温泉的气候,争取长出更多的种子来,好早点铺开局面。

    一根辣椒里含有50-100个种子,假如真的全部留种,持续培育,要不了几年就有足够的种子了。

    可是问题也出在这里。

    农官们挑了温泉庄子旁边最好的地,精心照顾着,可是长出来的小苗寥寥无几,长势倒还好,就是出苗率不高。

    出苗不高,长的再茂盛又有什么意思,农官求的是数量啊!他们想了好多法子,都没能找到正确的培育方法。

    这春耕季节眼看要到了,春耕的种苗如果还是这样,农官们都要跟着吃挂落,所以他们使劲浑身解数,也要完成这件差事。

    沈知澜听懂了,不懂辣椒育苗对吧?丢种子之前他才晓得,原来辣椒出苗率本来就不高,需要先育苗再移植,这种成活率更高。

    只是当着何农官,他不能马上说明白:“我回去找书看,过几天答复,可以吗?”

    何农官本就是撞运气的,自无不可。

    沈知澜回家整理出育苗方式,想了想又添了几个不功不过的育苗法子,合并成小册子交给何农官,做出不好意思的样子,

    “我从书上找到几个法子,听说对某些种子有效果,不如挨个试试,看看哪个对症?”

    何农官捧着这些后人智慧的结晶如获至宝,连忙申请挨个试验。

    从种子里拨出几十颗倒也没那么紧张,何农官跟长官一商量,决定按小册子上的四种法子,都试试。

    先晾晒,温水浸泡,同时加一点粪肥,接着把种子放在湿润麻布上,放在温暖处,等着它发芽。

    何农官是求天告地,希望种子能够顺利长出来,不然他是真没法子了。

    或许是听到他的祈祷,没过几天,种子就裂了一个小口,一个小白点冒了出来若有若现的。

    何农官瞪圆了眼睛,又轻手轻脚的把东西放回去,祈祷自己眼神没出错,真的出芽了。

    不过这次他运气不坏,种子真的发芽了,长出了小小的白根,何农官看白根越长越明显,才移栽到早就备好的小盆里,祈祷着能早些长出真叶。

    虽然他不知道这叫真叶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摒气等着这一幕。

    沈知澜下学就来这里溜达,见证着种苗一点点的成长,也好及时发现,调整。

    “看样子应该没什么问题,等再长壮一些,就能大批播种。”他煞有介事的点头。

    农官们更高兴了,种好了这一批,早晚这珍贵的香料能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    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,以后还能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菜系,成为一向冬日里老少咸宜的美食呐。

    想到翻滚的红油火锅,切的薄薄肥羊肥牛,青翠的笋片藕片,还有入锅就熟的蔬菜,他不争气的咽口水。

    好香,好馋!

    再等几年就能吃上这口,人生乐事啊!冬天都多了几分盼头。

    沈知澜正幻想着美味,冷不丁有人拍他肩头,吓的他跳了起来,“谁啊!”

    “是我。”

    对方无奈回答,“没吓到吧?”

    “吓的够呛。”沈知澜一边回头一边观察,发现是皇帝便服在此。

    这还是沈知澜猜测他的身份后,二人第一次见面。

    想到此人瞒着自己的身份,沈知澜就牙根痒痒。好你个浓眉大眼的,忽悠起人来不偿命啊!装模作样的挺像,要不是意外泄密,是不是打算瞒一辈子啊?

    不过想想自己也瞒了很多很多,扯平啦。

    所以他心平气和换了称呼,“大先生有事吗?”

    皇帝狐疑的看了沈知澜两眼,为什么觉得他表情怪怪的?细看又跟从前一样。

    他回答:“有事,先看辣椒的培育,然后是亲耕礼。”

    亲耕礼是每年皇帝都要干的活儿,二月的第一个亥日皇帝要亲耕,皇后要亲蚕,表示对农桑的重视,也祈祷风调雨顺,不忘国本。

    虽然是个流程,但流程也要走完,往年都在百珍园附近挑一块空地,带上亲贵大臣,甩开膀子干。

    因为等收获时,粮食还要供奉祖先,感谢祖先的赐福。

    想到祖先,皇帝不爽了一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