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0章 与虎谋皮
书迷正在阅读:金喻良缘、神级制药师、日记流:青春心上语、恐同竹马他突然弯掉了、网恋对象是我男神,肿么破、渡鸦不飞、邪王追妻:废柴小姐太逆天、病美人只想守寡、邪王追妻:废柴小姐要逆袭、[梅花烙]妾不如妻
章乐山从卫府出来后就闭门谢客。 当商人的,哪里有傻的,知道自己这是被坑了。 又无法抵抗,只能心里骂骂咧咧的将粮价降下来。 两日后,有人看见卫国的亲信去了一趟章府,章府再次大开府门,一众粮商纷纷上门。 “章大人这是何意?” 有脾气急躁的,当场质问章乐山。 章乐山不满,“怎么?你这是在质问我?” 那人略压下心中的怒意,“当初可是大人您说的让我们尽管收粮,上头给我们顶着的,如今这算怎么回事?” 章乐山笑呵呵地,“本将军何时说过这句话?” “你......” 众人这才发觉自己被耍了。 “好一个卸磨杀驴!” 章乐山也不愿意把这北方的商户都得罪了,他也还想从他们这里掏银子入库呢。 “各位莫急,我这里有个好办法,你们且听一听,若是行,我可以给你们开个后门。” 一群人聚在一起,有人心惊,有人兴喜。 再说牛老板这边,他和小林子兵分两路,从各个县城扫荡过去,将各地的粮价平衡在比平日里略高一成的状态。 “老爷,王记、林记米铺都降下了,和咱如今的粮价一样。” 牛老板牛饮了杯茶,“这场粮价之战,差不多了啊。” 牛老板心里思索着,“还有那两批粮食要过来,卖完最后两批,咱们就收拾收拾回家过年。” 这一次粮价他可又赚不老少,“回头去寻摸些好东西来。” 他得给他大侄女送去。 王记粮铺,几个粮商聚集在一起。 “老王啊,你怎么不守规矩,说降价就降价。” 老王眼皮子都没有撩一下,“如今这形式,不降价难道留着养老鼠吗?” “章大人给咱们出了个好主意,你不考虑考虑?” 老王笑道:“我本来屯的粮食就不多,在北昌府里就能卖完,那外面的生意我就不掺和了。” 他是想明白了,与章大人,不,应该是与卫府合作,等于是与虎谋皮。 今日这招过河拆桥他可是看得真真的,趁早脱身才能保全身家性命。 其中几人暗暗对视一眼,俱是若有所思。 北昌商贾之间的暗流汹涌且不提,为期一个月的法会即将结束,白夏带着云阳去自家别院玩耍。 云阳看着这别院简直叹为观止,“夏日就想来的,不过祖母不放心我,不然也能看见那荷塘月色了。” “急什么,机会多的是。” 白夏笑笑,“等过年的时候,那漫山梅花就要开的,到时候来赏梅。” “好啊,倒时候我一定磨着祖母和我一道来。” 两个人说说笑笑,云阳突然道:“十二月初十,那日我行及笄礼,你可以来做我的赞者吗?” 及笄礼如同现代的成人礼,在这个时代是个很重要的大事。 “那是必须去的。” 两个人各自笑开。 荷花已谢,自然不能再是全荷宴,入秋后换成了金桂宴,如今入冬了,别院里的吃食又换成了全竹宴。 有喷香扑鼻的竹筒饭,爽滑柔嫩的竹筒蒸蛋,还有独特的竹煸鸭,冬笋炒腊肉,鲜美异常的冬笋汤还有美味的竹荪菜等等。 大大小小一共十个菜。 “这是竹荪,是今年夏天新收的,收上来的不多,紧着咱们自己吃。” 竹荪做吃食的时候,要清理干净边上的网,然后还要用盐水泡,再用清水泡一个半时辰。 总之,就是要把竹荪的那股怪怪的味道清除掉,这样做出来的才好吃。 想当年,她在饭店吃了一道竹荪老鸭汤,味道那叫一个鲜美,竹荪脆脆的,特别好吃。 她果断地买了包竹荪回家,自己做汤。 结果,烧出来的汤一股肥皂味道,她妈妈还说像雪花膏的味道。 总之,一道菜吃出了化学物品的味道,差点全家去洗胃了。 本以为被人坑了,买了假货,最后问了多年的厨师邻居,才知道竹荪还要这么处理做出来才好吃。 云阳喝了一口,“香味浓郁,滋味鲜美,真不愧为草八仙之一。” 白夏笑笑,“给你留一包,等回府城的时候带走,你家的厨子应该会做,煲汤凉拌或炒或煮都好吃。” 今年的竹荪收上来的不多,白夏只给自家留着些,剩下的打算作为年礼。 又给她夹了一筷子冬笋,“冬笋比春笋更加鲜甜清脆,试试。” 云阳全部接收,“小夏妹妹对我这么好,我都不想回去了怎么办?” “那就留下来不走了呗。” 唉,她是真的想留下来,不过,想起马上及笄,她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呢。 “等年后得空了,我一定要在这里多住些日子。” “欢迎之至。” “话说,李爷爷什么时候回来啊?” 白夏瞥她一眼,调侃道:“怎么?你想李爷爷回来教你读书吗?什么时候想开了?” 云阳有些脸红,怒嗔她一眼,“我就是改过自新,想重新读书不行啊。” “行,当然行啊,不过不用李爷爷,李奶奶不是在这里嘛。” 云阳恼羞成怒,“白夏!皮痒了吧!” 说着就扑过去想挠她痒痒。 白夏连忙跑开,两个人玩闹了一阵子,停下来喝茶。 “你说,白大哥能赶回来吗?” 刚刚跑猛了,这会儿身上出了些汗,“应该能赶回来吧。” 最近也没有收到他们的来信,上一次收到信说的是几个人准备离开鹿鸣书院,再往北去。 白夏决定,一会儿就给自家大哥去一封信打听打听,还有一个月,估计也差不多该回来了。 越往北越冷,一行人总不能走到京城去。 法会结束,云南王府一行人离开,柳家几人入住行山村。 村人们都对这一家子好奇无比,议论纷纷。 柳家人只对外道:“掌家人不在了,一家子被同族人气压抢占财产,不得已才搬到这么远的地方。” 村民们一时间很是同情,陈氏热情道:“这位老夫人,你们放心住,我们行山村那可是圣上都夸的淳朴善良,那欺压外姓之人的事情我们不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