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8节
书迷正在阅读:穿越女主的小丫鬟、那个可爱室友背地里居然!、和前男友穿到七零、捡到小夫君、暗火缠颈、眉飛色舞(ABO NP文)、狗尾巴、[历史同人] 玛丽苏和三国和金手指、[综漫] 黑粉潜入立海大网球部后、[综漫] 侦探也会打网球
殿试正式开始,考生们奋笔疾书。 在殿外最后一排的沈泓一脸懵逼,这连皇帝都看不到,贸然发难还有意义? 不过沈泓心一狠,只要自己和好友十余人站出来大吼几声,肯定能吸引皇帝的注意力。 到时候皇帝将自己传到御前,自己再慷慨激昂的状告奸臣李适十八条大罪,皇帝肯定震怒。 要是能当场处置奸臣李适再废除土地征税三策那就好了,即使没有处理也无妨,自己大不了回乡耕读,但是此时自己肯定名声满天下。 铁骨铮铮,不畏权贵,为民请命。。。 沈泓顿时心头一热,向一旁的好友对视一眼,得到肯定后当即站起身来,就要准备大吼几声。 兴正义,锄奸臣什么的。 但是让人傻眼的是,沈泓一站起身来,周边巡视的大汉将军,就围拢了过来。 更让人气愤的是那十几个口口声声的说支持自己的好友,现在正匍匐在桌案,低着头奋笔疾书。 自己这是被出卖了?一个念头出现在自己的脑海。 沈泓顿时尴尬一笑, “我想要如厕。” 大汉将军面色凝重,在沈泓身上来回扫视,他们可是接到了通知,今天必须要仔细,以免有人闹事,惊扰了圣驾。 见沈泓确实没有要干什么坏事的样子,大汉将军不悦的说道, “下次想要如厕,先举手示意。” 沈泓赶紧卑微的点点头,坐了下来。心里想着还好还好,幸亏没有叫出声来,不然今天看这架势就收不了场。 同时沈泓怒火中烧,昨晚那些同乡好友信誓旦旦的说要和自己一起发难,结果事到临头,一个个全部成为了缩头乌龟。 真是竖子不足与谋! 正当沈泓想入非非的时候,大汉将军突然说道, “你不是要如厕吗?怎么现在不去了?” 沈泓顿时一个激灵,是啊,差点露馅。赶紧站起身来准备在大汉将军的指引下前去如厕。 正准备前往,就见身边的好友陶元祐弱弱的说道, “将军,沈泓不是要如厕,他刚才站起身来是想要闹事,状告当朝太傅李大人。” 沈泓顿时呆若木鸡,尼玛这还是同年好友?不仅言而无信,还出卖自己? 当即沈泓便被大汉将军抓住,沈泓使劲反抗,更是惊叫出声,当即引起了一些骚乱,连在殿中的崇祯皇帝都听到了声响。 崇祯当即问道, “刚才好像听到有人尖叫,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?” 李适当即回答道, “臣前去查看一番。” 第333章 春闱结束 坐在前排的杨廷鉴顿时心头一紧,这不会是自己引荐的同年在闹事吧。 一些其他的官员本来已经摇摇欲睡,见有人闹事,顿时来了精神,心里祈祷求求你闹大一点吧。 李适大步走到殿外,马上便有人前来给李适汇报原委。 李适一声冷笑,居然还有这种冥顽不灵之辈,看来自己的手段还不够狠。 李适缓缓走到殿试的后排,来的陶元祐的桌前,淡淡的说道, “常州府的陶元祐?” 陶元祐赶紧站起身来点头哈腰的说道, “学生常州府陶元祐。” 李适淡淡一笑, “你刚才勇于揭发不法考生,本官甚慰。” 然后李适转身便走了。 陶元祐却是心中大喜,这位身着绯红官袍,又如此年轻的大员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李大人? 李适回到殿中,官员们顿时竖起耳朵,杨廷鉴也是一脸忐忑的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。 只见李适回到崇祯的身边,轻声说道, “陛下,刚才有考生写到关键处,不免有些激动,惊叫了出来,臣已经批评了他。” 崇祯点点头,不再言语。 不远处的大臣们却是倒吸一口凉气,这么蹩脚的理由一个敢说,一个敢信?真是离了一个大谱。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昏君奸臣的标配? 我要不要站出来举报一下? 但是又想到李大人的心狠手辣,马上就停止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,不久前那些说李大人坏话。 连坏话都说不上,就是反对李大人的政策的官员,都被一个个干掉,实在太恐怖如斯了。 杨廷鉴也听了一个大概,见不是自己的问题,便心安了下来,继续奋笔疾书。 殿试完毕,崇祯饶有兴致的将前三甲留下问答。 只见崇祯说道, “杨廷鉴,你是南直隶人,朕听闻南直隶地区对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十分不满,还在京师公开质疑朝廷的政策,甚至还在责怪朕,有这一回事吗?” 杨廷鉴顿时心头一紧,这可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啊。 杨廷鉴赶紧组织语言回答道, “陛下,的确是有这些人,甚至还占半数。但是臣一直都是心向朝廷,忠心于陛下。” “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,虽然对士绅伤害颇大,但是站在朝廷的角度,这可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善政。” “不能因为士绅不满,而至朝廷社稷的利益而不顾。”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,又问向身边的李适, “李卿,这次录取的江南籍士子多吗?是否都是如杨廷鉴这种忠于朝廷的士子。” 李适赶紧回答道, “陛下,今科录取江南籍士子一百余人,都是如杨廷鉴这等忠于陛下,心怀大明社稷的士子。” 崇祯再次满意的点点头,又向一甲第二名的张煌言说道, “张煌言,你是浙江鄞县人,居然还是李卿的同乡。朕听闻你这次科考期间多次维护朝廷利益,与其他诽谤朝廷的士子甚至大打出手。” 张煌言当即站出来说道, “臣是大明的臣子,是陛下的臣子,当然要维护朝廷。我们浙江士子全部支持朝廷的政策,忠于陛下和朝廷。” 崇祯顿时满脸笑意,不卑不亢,年轻气盛,好像看到了当初李卿的影子。 崇祯又问向一甲第三名王之相, “王之相,你是河南荥阳人,现在此地已经被闯贼占领。朕听闻你心怀朝廷社稷,九死一生逃离家乡进京赶考,真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啊。” 王之相顿时泪流满面, “臣当初带着家人逃到黄河北岸,回到朝廷的治地,家人死伤大半,臣当时也是万念俱灰。” “但是朝廷对我等心向朝廷的士子恩宠有加,不仅安置家眷,还拨予钱粮,甚至派出官军保护我等入京赶考。” “在京师也是对我等照顾有加,免除了我等住宿生活花费,让我等能专心复习备考。” “君以国士待我,我必以国士报之。” 说着王之相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,磕了三个响头。 崇祯顿时眉开眼笑,周公吐脯,天下归心啊。 “王之相,你就安心待在京师为朝廷效力。朝廷不日便要剿灭流寇,收复失地。” 然后崇祯又向身边的李适说道, “这次春闱一甲就按照现在的排名公布成绩吧。” 两日后,崇祯十六年癸未科殿试金榜便出来了,名次变化不大。 状元杨廷鉴,榜眼张煌言,探花王之相。 不过原本成绩靠后的江南籍考生陶元祐成了二甲的前几名。 殿试中试称为“甲榜”,分一甲二甲三甲。 录取后,要在殿前举行一次唱名典礼,依次宣布被录取的考生的名字,叫作“传胪”。 然后,状元由顺天府准备仪仗送到住处,也就是传说中的游街。 唱名典礼结束后,皇帝赐进士宴,赐宴地点在礼部。 如此崇祯十六年的春闱正式结束。 这次春闱可谓是满大欢喜,录取一千一百名进士可谓成了历史之最。 朝廷也没有随便将这些进士给打发到地方去,反而将其全部留下,充斥到整个朝廷的衙门,名曰“观政”,也就是所谓的实习。 李适知道朝廷的很多官员根本不懂朝政,甚至不分五谷。就这样把他们放到地方,肯定斗不过那些根深蒂固的地方官吏。 好多地方官实际上就是被架空的,权力全被地方官吏给掌控。这些朝廷派来的官员见地方官吏凶狠,不得不和他们同流合污。 坏名声是这些朝廷派来的地方官给担了,利益却被这些地方的官吏给拿了。 让这些新科进士,多了解一些朝政,学习一点为官之道,到了地方才能快速掌控地方权力,从而达到朝廷真正控制地方的目的。 春闱结束后,对于新科进士来说,接下来最为重要的便是拜会考官,达成真正的师生之名,以后在朝堂之上也能有个靠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