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1节
书迷正在阅读:黑化強制愛短篇集、多云转晴、春帐暖(骨科,亲兄妹)、月亮为证(1v1,校园)、【GB】摊牌了,我不做人了、(综漫同人)某科学的天与暴君、i人练习生发疯到一半被读心了、[综英美]大蝙蝠和布鲁斯cp了吗、绝色杀手:兽妃倾天下、仙女豇豆红
		
		    不过项庆良却激动的很,咧着大嘴笑,就差追着无人机跑,在田间回忆逝去的青春了。    “太厉害了!太厉害了!这才是农业的未来!”    周瑞心说厉害你就多买几台。    他不在乎农神能挣多少钱,可能折腾一年,都没“灵鸟”系列一个零头多。    但买了的人就一定会尽可能去“用”,才能收回成本,将农神的生产力推广出去,工作更多的亩数,才是周瑞真正看中的。    正在百无聊赖的等待“农神”收工,一行人的侧面,围过来一个陌生人。    他也没打扰,就围着农神转了两圈,周瑞一行人也就没在意。    这段时间被围观,已经习惯了。    不管是哪个村头,免不了路人、村民的好奇,甚至有一次,林潇潇被村里媒婆被拉着,硬要给她说个亲事。    不过这人围观了半晌后,居然上前主动搭话:“请问……您几位是‘开明智能’公司的人么?”    周瑞转头看去,这是一个老农模样的中年男人,脸上风吹日晒的痕迹很明显,但穿的倒是很精神,而且说话文绉绉的……    难道是又遇到了一个意向客户?运气这么好?    “您好,我们是开明智能的,您有什么事情?”    那人露出笑容:“真是你们……我是农科院的,刚才远远看着就像是网上那种‘农神’……”    一直站在田埂上的项庆良猛地一回头,看到对方立马跑了过来:“哎呀!李主任!您怎么来了?!”    李主任明显愣了一下,显然是没想起来项庆良是哪号人,不过他没在意,反而朝后跑去。    “等一下,我叫老师也来看看!”    过了几分钟,一个苍老的身影,在十多人的簇拥下,有些蹒跚的走了过来。    周瑞瞪大了眼睛,看清楚来者后,立刻一路小跑迎了上去。    比刚才项庆良追无人机还快。    有些激动的说道:“元老……幸会……您怎么在这!”    (避尊者讳,敬之)    老人笑的很和蔼,笑眯眯道:“小年轻认识我啊?”    周瑞立马道:“当然,您的名字无人不知……教科书上都有呢!”    他已经很少因为见到谁而激动了,但这一次确实不一样。    重生后写的第一首歌,就是《星辰大海》。    而此刻,他真的亲眼见到了一颗星辰。    第541章 元老    元老的面相,比周瑞前世记忆里网上看到的,要年轻一些。    但,依旧已经是耄耋之年了。    见到这位,周瑞才反应过来,为什么前世没听过湘省农业多出名,却是稻米大省,产量能够和万年黑土地的黑省并驾齐驱。    正是因为元老在这里。    这里也是杂交水稻诞生的地方。    能认出元老的不止周瑞,开明智能的其他员工,乃至项庆良都认出了这位,但凡读过几年书,都不会对这张脸陌生。    显然旁边这片“冬稻”,就和元老有些联系,至少也是徒子徒孙的项目。    这位老人八十多了,又是在未开春的冬季,依旧亲身来到田间。    元老看着“农神”,感觉很新鲜,笑呵呵道:“我听小李说……你搞了一个新农机啊,就是这个么?”    元老的乡音很重,但还听得懂,甚至有种莫名的喜感和亲切感。    周瑞立马自豪的说道:“是的,叫‘农神’,运用无人机技术……”    他带着元老走到农神旁边,为其介绍各种功能和作用。    “原本的地面农机,只能承担‘耕、种、收’,但一旦作物成型就无法下地,无人机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……”    “高空优势,加上智能化系统,效率是人工的200倍……”    看着两人的身影,一旁的关歌下意识就拿出相机,想要拍一张老板和元老的合影。    不过周瑞压了压手,示意她先收起来。    元老是一个在科研前线工作了一辈子的科学家,不会排斥新事物,他对这些“改变”的意义,理解的很快。    “有点厉害……打药撒肥都标准化了,管理起来就方便喽!”    “标准化?管理?”    元老指着后面的冬稻试验田,说道:“这边就是管理出了问题,抽穗情况不理想……我刚才还在批评他们呢……”    陪着元老一起的几个人,羞愧的低下了头。    这里面大的五十多岁,小的也三十好几了,但在元老这里,也只是徒孙级别的……    这时一架大型无人机归巢,元老仰着头,好奇道:“这东西全自动的么?我看没人操控啊。”    周瑞道:“这就是开明算法的能力……”    他干脆从农神里薅了一架无人机出来,实物展示。    周瑞讲得很详细,元老听得也很认真……    一连20分钟,元老都蹲在地上,听周瑞的讲解。    结果起来的时候,可能是年纪大了,眼睛一黑,踉跄了两步。    吓得周围人发出一声惊呼。    还好周瑞眼疾手快,一把扶住,支撑着元老的身体。    周瑞:好险好险……差点功德清零了……    元老缓了缓,尴尬道:“老了老了!蹲一会儿就难受。”    他是个不服老的……但心不服,身体也得服……    元老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,抽出一根对周瑞扬了扬:“小伙子叫什么名字,抽烟么。”    周瑞出于礼貌,接过香烟,然后才说道:“我姓周,我不抽。”    元老一愣,心想你不抽为啥黑我一根烟……    我被管着呢,一天几根都有数嘞!    不过这个“农神”,确实有点厉害。    小年轻展示了自己的东西,元老也准备介绍一下他的领域,笑眯眯的招招手,说道:“你想不想看看稻子,我带你转转!”    周瑞欣然应往。    元老和周瑞走在前面,背后也跟了不少人,不过都维持了一段距离。    主要是田埂踩不下,都挤上去,埂都踩塌了。    “小伙子哪里念书的?”    “我复大毕业的。”    “这么年轻就博士毕业了?”    “我本科毕业……”    元老:……    当然,横跨好几个时代,学历这东西元老并没有太看重,学历不是本事的唯一证明,甚至不是科学的唯一证明。    “我听小李说,这套东西都是你自己发明的,公司也好大了。”    “一点点小成就罢了。”    “对农业感兴趣啊?”    周瑞思虑片刻,微微摇头:“准确的说,不是对农业本身感兴趣,而是对升级生产力感兴趣,而开明算法的诸多应用里,就属农业生产方面最简单,最好下手。”    元老点点头。    周瑞好奇道:“元老,咱们现在亩产多少斤了?”    说起来前世光听个概念,杂交水稻产量年年创新高,但具体是个什么数字却忘了。    元老道:“不同品种不一样嘞,最高2000斤有喽。”    虽然对这个数字的概念理解不深,但周瑞知道一定是很强的,所以很真心实意的夸了一句:“真厉害。”    元老却摇摇头,指着地头的“冬稻”,说道:“像我们搞这种试验田,打个比方亩产2000斤,但是给到普通农民手里,产量要打个七折,如果土壤差一些,还要打个对折。”    周瑞好奇道: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?”    “归根结底就是管理有问题……一样的种子,一样的药肥,一样的气候,但普通农民种啊,产量就是达不到,撒肥不均匀啊,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啊,很多问题,种庄稼是个技术活,不是说随便洒洒种子就行滴。”    “果也好,粮也好,菜也好,农科院一直教啊教啊,但真干起活来还是每个农户不一样……有勤快的,有懒的,有聪明的,有笨的……”    “你这‘农神’啊,提高效率了是一方面,能够标准化作业很重要,只有标准化,才能推广开来,否则我这试验田哪怕亩产做到3000斤、5000斤,如果只有科学家才能种出来,也没意思!”    周瑞点点头,确实是……这倒是以前一个忽略的点。    种地是门科学,而且是现代科学,需要发展,需要总结归纳,需要教育引导……    种地最厉害的一定不是地头老农,其实是农学家……    正想着,就看到元老走着走着,突然眼睛一亮,跳进了田里,周瑞赶紧跟上。    只见老人从无数植株中,托起一株看了半晌,最后对后面的人说道:“这个标记一下,这是雄不育株,回头送回去留样。”    周瑞大为震撼,这一地的植株,在他眼里根本一个模样……    更不要说对方都80多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