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
    只有卢家人亲自来接夫人,夫人一路上才不会被要塞卡住。    从边塞回中原腹地,关卡数不胜数,每一关都不是他和夫人现在的身份能蒙混过去的。    雉黎明白。    便向左走,从一堆东西里找出了一样包裹。    包裹用的是软滑的丝绸,是她当初被单于赶到偏远之地时,雉黎为数不多带着一起走的东西。    里面是一方砚台几支狼毫,还有几本书,几叠纸。    这些是一直随身携带的东西。    雉黎找一块平坦的地方,蹲下写信。    下笔千言,汇聚成几笔几行。最终落款时,雉黎留下自己的名字。    待信干了,把信和一个纸条折好交给邢伯,“去看看商队可还在,问他们可否把信带回边陲,帮忙找家能送信的,把信送到卢家。”    他们是商队,肯定是能进城的。    邢伯把信揣好,飞奔便往外去。    好在,商队还在。    但眼看着是在收拾东西,准备前往下一个地方。    邢伯大喊:“兄台且等一等!”    嗯?!商队之人抬头闻声望来。邢伯不敢让他们多等,再次快跑。匆匆站定,先作了个揖,便把手中东西掏出。    商队几人挑了眉。    干嘛?    邢伯抿抿干燥的唇,哑声道:“有个不情之请,还请兄台先听我说一说。”    商队瞄一眼他手上的东西,“嗯,说。”    邢伯:“您刚刚也看到了,我家夫人和小郎君一个是女子,一个是尚才三岁的小儿,我们此行要回边关,老的老弱的弱,只怕根本走不到边塞重镇。所以刚刚想到您的商队在这,便想请您帮忙送封信到边关。到边关后您帮忙找处能送信的地方,让他们把信送到家中,请家中的郎君前来接应。”    要他们送信?商队说:“家里离边关远不远?”    能顺手帮的他们也就帮了。草原之上地广人稀,要找个人送信,确实不容易。    “远。”所以,邢伯说,“您估计也不去那个地方,我们更不好意思麻烦您特地去送信。您只要把信带到边关,请个专门做送信生意的人把信寄出去便好。”    “这些是送信的银钱。”    邢伯立马给出去一个鼓囊囊装着报酬的荷包。    商队的人没拒绝荷包。他没送过信,谁知道到时送信的人会不会狮子大开口要天价,他好心做好事,总不能最后还要他帮忙倒贴钱吧。    “行。”    邢伯松了一口气,还好,商队的人没有拒绝。    赶紧又说:“纸条上便是信要送到的地方,您让他们按照纸条上写的把信送出去就行。”    商队:“嗯。”    信送走了,雉黎和邢伯第二天也离开了牧民家里。    需壬还不大愿意走。    坐在小毛驴上走了还没半天呢,忽然需壬的小脖子仰的快往后倒,抬头看雉黎,“母亲,我们不能也在这扎个帐子住下吗?”    他们已经走了好久好久了!    需壬有点走累了。    雉黎:“……”    摸摸孩子,“这里不是随便能扎帐子的地方。”    群居的人都有领地意识,不可能随随便便让人扎帐住下的。    需壬:“给他们钱。”    他说得倒是轻松。    雉黎出塞时,因为那时中原势弱,以和亲求稳,便带了大量的物资和金银出塞。但那些是给匈奴单于的,早被单于收入库中,雉黎并没得到多少。    经过这几年折腾,就更少了。    “我们并不富裕。”雉黎得扭转孩子的这个认知。    好吧,需壬闭上嘴巴,不再说。    又过半月。    这时也已经到了七月份。    草原上的水草长得越发茂盛,雉黎和邢伯被一条宽敞的大河阻住去路。    他们问了一个牧民,便骑着驴往河的上游走,听说上游的地方狭窄。    而且在那块狭窄处搭了一个简易的容牲畜过道的桥,他们可以从那里去向河对岸,然后继续往东边的边陲之地走。    “上游再往上走就是水源流出的谷地,你们要储水的话,可以去那里。那里的水是从山洞中流出,我们平时喝水就是在那。”    “应该是那里。”根据牧民说过的话,邢伯远远才看到桥,便拿手中的鞭子指了下。    又问雉黎,“夫人,要不要再往前走走,去储些水?”    雉黎自然是说再走走。天气越来越热,人和驴需要的水都更多。既有能饮用的水,当然多储一些。    只是……在走了十几里还没看到所谓的谷地时,雉黎和邢伯忽然都愣了愣。    雉黎和邢伯沉默:“……”    那位牧民不是说不远?    可怎么走了这么久还没走到?    不过,看看周围草的茂盛程度,倒是也能猜到至少再往前走走,也确实能走到了。    都已经走到这了,也不好前功尽弃,三人只好骑驴继续往前。    好在又走几里,终于发现了河水源头痕迹。是一个大大的深度不小的山谷,这里水流不算太急。    邢伯骑着驴先走过,往前探路。    雉黎紧随其后,在驴上搂着小胖墩,免得他掉下驴背。    沿着山谷又走了约一里,见到了湖泊,湖泊两旁是石头,且再往前,看着仍然有路,是能通行的地方。    lt;a href= title=芋孚 target=_blankgt;芋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