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1节
书迷正在阅读:邪神竟是我自己、美强惨反派重生以后、糟糕!和死对头互穿了、分手前,男友从无限流回来了、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、农家小夫郎重生招赘婿、一封栀子花香味的来信、距离公式、就算是深渊也要养老婆、色情主播不想干了(NPH)
第182章:山雨欲来!惊变! 足足好一会儿后,皇帝的脑子才渐渐恢复了清醒。 然后,用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他内心的震惊。 他首先的感觉是荒谬,是不是弄错了啊? 又或者,是不是遇到什么意外事故翻船啊。 但是托明阿的奏章说得清清楚楚,这就是一场袭击,而且是有预谋的袭击。 钦差卫队所有人都死得干干净净,而且被割去了脑袋。 而且尸体都被烧成了焦炭。 虽然不能完全确定德兴阿和翁同书是不是死了,但基本上是如此。 就这一瞬间。 皇帝脑子里面,彻底被这件事情占据了。 甚至,连洋夷军队距离京城不足三百里这件事情,也抛之脑后了。 因为,他知道了这件事情极度可怕的后果。 这很可能,意味着朝廷对南方诸省的失控。 如果这种袭击常态化的话。 那么以后运河谁还敢走? 以后的钦差大臣,会还敢光明正大露面? 本朝以来,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? 也就三藩之乱的时候吧?但那个时候,人家就已经准备造反了。 难道,南方也有人准备造反了吗? 足足好一会儿,皇帝道:“召,肃顺等人觐见。” …… 半个多时辰后。 肃顺,绵愉,杜翰,端华,载垣等重臣,全部到场。 这些军机处大员,受到的冲击,完全不亚于皇帝。 甚至一时间之间,没有人敢开口。 尤其肃顺内心的震撼,让他直接失语。 之前,杜翰匡源等人,一直在加剧矛盾,让局势恶化。 先是举荐德兴取代苏曳,成为了镶蓝旗的副都统。 接着,又举荐翁同书做九江知府。最后甚至让德兴阿作为钦差大臣去调走苏曳在扬州的新军。 所谓试探性进攻,越来越激烈。 当时肃顺内心就是反对的,因为他已经稍稍了解苏曳的内心世界了。 他隐隐觉得,苏曳不会束手待毙,会进行非常强烈的反应。 但……没有想到会强烈到这个地步。 顿时,他狠狠瞪了杜翰一眼,又瞪了匡源一眼。 你们满意了? 现在这个结果,你们满意了吗?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?你们知道苏曳要做多大的事情吗? 你们知道他意志之坚决吗? 而此时,杜翰和匡源二人,满脸苍白。 足足好一会儿,皇帝道:“是谁做的?!” 捻军?发逆?湘军?苏曳? 大家心中,甚至都隐隐有一个答案。 这是在淮安和扬州的运河段,而不是发逆长期出现的长江航道。 发逆水师,很少进入运河段的。 而且不管是发逆,还是捻军,都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劫杀德兴阿和翁同书。 唯一有动机杀人的,就是苏曳! 但是,他们又完全不敢相信。 苏曳又不是疯子,他聪明绝顶,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。 这……是谋反啊? 皇帝道:“是苏曳做的吗?” 下面,也无人应答。 包括一直诋毁苏曳的杜翰,都不敢回答是。 一旦回答了是,那就是政治定性。 你说苏曳谋杀了翁同书和德兴阿,那就是谋反。 既然是谋反,那朝廷就要去镇压。 你这边敢直接宣布苏曳谋杀钦差,那边的苏曳就别无选择,只能谋反。 朝廷承受得起苏曳谋反的代价吗? 承受不住! 你让谁去剿灭? 托明阿,和春,还是曾国藩? 甚至,非常认真思考后,大家又完全不信这是苏曳所做。 这,没有道理啊。 事情根本不至于到这个地步。 苏曳那么聪明的人,怎么可能做出这么昏聩的事情? 是不是有人想要栽赃陷害,彻底离间苏曳和朝廷,又或者逼反苏曳? 比如,湘军就有这个动机和能力。 但这个时候,没有定论。 也不能有定论。 足足好一会儿后,杜翰颤声道:“皇上,现在最紧要的事情,就是和洋夷的谈判,让洋夷退兵。不管什么事情,都让洋夷退兵之后再说。” “有人制造这个惨案,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和洋夷正在大战,有人觉得我大清要完蛋了,所以才敢这样胆大包天,做出惊天之事。” “越是这样,我们越是要解决洋夷的问题。等到洋夷退兵之后,我们集中全力,对付这个人,解决这件事情。” 杜翰甚至都不敢说这个人是谁。 皇帝道:“如果,朕一定要一个答案呢?” 杜翰道:“看两个指标,第一个指标,苏曳的家人,是否还在京城。第二个指标,派遣一个太监去九江宣旨,夺去苏曳的爵位,或者降低苏曳的爵位,进行试探。” “如果苏曳接旨,就……就证明他没有反意。否则他还会激烈反应,阻止我们的一切试探。” 又是试探性进攻? 但,这个时候连肃顺都觉得,这是好办法。 毕竟去宣旨的是一个太监,而不是钦差大臣,杀了也就杀了。 “但就算是试探,也最好等到和洋夷谈判之后,等洋夷退兵之后再做。” “在此之前,封锁消息,什么都不要做。” 杜翰说完之后,肃顺道:“臣附议。” 端华等人纷纷道:“臣附议。” 接下来,议不出什么花来了。 皇帝忽然问道:“要不要派人包围苏曳全家,软禁他的全家?” 顿时间,下面又没有人敢回话了。 足足好一会儿,有人道:“不可。” 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,那岂不是已经定论了吗? 绵愉道:“皇上,苏曳家中都是老弱,而且就在内城,是否派兵,是否软禁,都是一样的,都逃不了。派人暗中监视,就是了。” “臣附议!” “臣附议!” 皇帝点了点头,他不想放这些臣子离开,但没有可议论的事情了。 “散了吧!”皇帝道。 等到这些臣子走了之后,皇帝内心依旧无比烦躁。 仿佛有千言万语,仿佛有一团火! 他想要一个答案! 甚至,他此时想要揪住苏曳的脖子,大吼道:“是不是你做的?是不是你做的?” 在这种情绪中,他走到后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