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1节
书迷正在阅读:邪神竟是我自己、美强惨反派重生以后、糟糕!和死对头互穿了、分手前,男友从无限流回来了、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、农家小夫郎重生招赘婿、一封栀子花香味的来信、距离公式、就算是深渊也要养老婆、色情主播不想干了(NPH)
皇帝脸色猛地煞白。 这……这就来了? 这段时间和苏曳的明争暗斗,加上心中怒气,使得他把洋人这个最大的威胁都暂时忘却了。 结果猛不丁,洋人舰队就直接杀过来了。 朕还没有派人去广州和你们谈判呢,急什么急? “召军机处,以及京中二品以上在职官员,前来议事!” 这朝会刚刚结束,大家都还没有回家,立刻又被叫回来了。 哪怕是二品以上官员,三希堂也是站不下的,只能在养心殿。 此时,皇帝不由得记起苏曳的话了。 谁去谈都可以。 按照朝廷的底线,任何人去谈都能成功。 皇帝道:“现在洋人舰队再一次出现在大沽口外,怎么办?怎么办?” 田雨公忍不住道:“皇上,那翁同书前去九江任职一事,是不是暂缓?” 杜翰冷声道:“田大人,洋人舰队来袭和翁同书担任九江知府,又有什么关系?” 靠,这里面有什么关系?难道你不知道吗? 只不过,有些话不能说出来而已。 倭仁出列道:“皇上,臣内心也不赞同苏曳办工厂,搞洋务。但……如今洋夷来袭,翁同书担任九江知府,是不是暂缓?” 现在这等时刻,需要一致对外。 朝廷之中,精通外交的人太少了,苏曳是最精通的。 这个时候激怒了他,不给他体面,那未来想要让他办外交的差事,就难了。 杜翰冷笑道:“倭大人,您多情了。苏曳迫不及待地离京,就是要躲开洋夷的舰队,这件差事他自己知道办不成,所以提前躲了。” 皇帝望向了肃顺道:“你觉得呢?要暂缓吗?” 皇帝的这个目光,就充满了别样意味了。 因为他发现,最近肃顺立场有些不正,竟然有些偏倚苏曳了。 肃顺顿时头皮发麻,上前道:“奴才觉得,不必暂缓,翁同书照旧上任九江知府。” 这就是肃顺。 心中聪明无比,什么都能看透。 但是一点点都不愿意违逆圣意,一心只想圣眷。 他明明知道让翁同书去担任九江知府是对苏曳的试探性进攻,可能会引发后果。 但……依旧不出面阻止。 皇帝道:“嗯,那就照旧,翁同书尽快去九江上任。” “洋夷舰队兵临天津海域,可有开火?”肃顺问道。 信使道:“并未开火,只是包围,不许任何船只进出。” 肃顺道:“那就是有的谈,就是等朝廷派员谈判。” 皇帝道:“诸位臣工,怎么办?” 僧格林沁道:“皇上,打!我们修建了大沽口炮台,威力无比,正好可以一战,扬我大清国威。” 胜保出列道:“皇上,臣也觉得打!” 倭仁出列道:“臣建议,打!” 朝廷中,有一小半的官员,都建议打! 当然,这并不是说这里面真的有那么多主战派,那么勇敢。 而是需要这种政治表态。 总不能整个朝廷,都是和谈派,都是投降派。 那大清威严何在。 主战派,才敢大口说话。 此时的妥协派,才是不容易的差事,因为说出来丢人。 皇帝目光望向了肃顺。 肃顺出列道:“皇上,能谈还是谈,我天朝上国,以理服人。洋夷没有教化,所以野蛮无礼。先礼后兵,我们应当努力教化洋夷,或许能够让他们感受天朝之礼,退兵止戈。” 肃顺出列后,众人也纷纷出列,说先礼后兵。 洋人粗鲁,但我大清是礼仪之邦,教化之邦,不能和洋夷一般见识。 所以,还是谈吧。 而这个时候,皇帝不能立刻答应,要不然就会表现得太软弱了。 赵构之名,可不大好听。 他需要让朝廷争论这两三天,最终和谈派压制主战派。 然后,皇帝顺水推舟,勉为其难地答应。 这样皇帝才不失威严和体面。 所以,皇帝道:“此事,再议!” 但是…… 洋人可不管你这个流程要不要走完。 联合舰队司令包围了大沽口后,然后就静静地等着清廷的反应。 结果…… 毫无反应。 打也不打。 谈也不来谈。 就是,彻底无事。 这,这算怎么回事? 联合舰队的指挥官们都懵了。 你这没反应,可不行! 于是,联合舰队指挥官直接一声令下。 “开火!” 顿时,联合舰队猛烈开火。 “轰轰轰轰……” 部分进入白河逼近天津城郊的战舰也猛烈开火,炮弹直接天津城头。 此时大沽口炮台。 部分天津城墙。 猛烈地爆炸。 第176章:见死不救!大战爆起! 这一轮炮击,整整持续一刻钟。 停止之后,一艘小船行驶而来,英方使者登上岸,朝着清军高呼道:“限你们六日之内,立刻派遣使者前来交涉,否则后果自负。” 喊完之后,使者退回到舰队之内。 然后,清军的一名官员飞快地朝着直隶总督府衙门狂奔。 “总督大人,洋人派来使者,说六日之内必须派出使者谈判,否则后果自负。” 直隶总督谭廷襄道:“它们在白河的战舰,退出去了没有?” “还没有退走,但正在退走。” 直隶总督谭廷襄道:“快,六百里加急进京,汇报朝廷,让赶紧拿一个方案出来。” 历史惯性果然强大,联合舰队炮击之后,英方如同历史上向清廷提出了六日期限。 这也正是苏曳最需要的。 因为他很大程度上,也是根据历史轨迹布局,谋求利益最大化。 …… 半日之后! 朝廷就受到了直隶总督府的六百里加急。 洋夷舰队炮轰大沽口。 甚至有几艘战舰,进入白河,炮轰天津城郊。 洋夷发出最后通牒,六日之内,必须派员谈判。 听到这个消息后,朝廷震惊之后,反而窃喜。 因为英方此举,暴露出了企图。 在琢磨人心之上,清廷是一流的。 朝会之上,杜翰道:“皇上,洋夷说六日之内,必须派员谈判,这就证明他们不想打,一心是想要谈判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