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穿:变美后,我躺赢了 第138节
丈夫横死,妻子受不了沉重的打击直接病倒。 两个孩子小的小、弱的弱,根本就不顶事儿。 婆家不说帮忙,却还跑来欺辱。 抢走了粮食、拿走了银钱,让孤儿寡母的饿肚子。 逼得顾氏一个病得都爬不起来的可怜女子,只能一步一挨的去婆家讨口饭吃! 赵青云:……作为当事人,知道所有的真相。 可若顺着这个思路一通瞎猜,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可怜! 但,事实却是—— 他们确实饿了,却不是没得吃,而是没人做饭。 阿婆确实来找阿娘要过银子,但应该是以前,并不是阿爹过世后。 阿娘一句谎话都没有说,可就是让人误会了。 咦? 这个似乎也很不错呢。 不知不觉间,一个新世界的大门,悄然在赵青云面前敞开了…… 第119章 男主极品亲娘(七) “不像话!真是太不像话了!” “就是,咱们赵家庄可是讲规矩的地方。” “对!找族长,快去把族长找来,不能让顾氏一个寡妇被人如此欺负!” “哼,过去只当赵家那对老货太偏心,不把国栋当儿子。可现在看啊,他们何止是偏心,根本就是烂了心肝!” “辖制儿媳妇也就罢了,毕竟是个外姓人,可怎么连孙子也苛待上了?好歹给孙子留口饭吃啊!” 村民们气愤不已,一边拥簇着顾倾城母子三个去老宅,一边大声的议论着。 就连比较刻薄的婆婆,看到赵青云小哥儿俩那“可怜”的小模样,也不禁有些鄙夷。 虽然她们也是“外姓人”,可自诩自己给夫家生了儿子,那就是自家人。 儿媳妇呢,却不被她们认可。 但,欺负儿媳妇可以,孙子却自家人啊,怎么能连孙子都不要? 赵家的那对老货,真真是两个老湖涂。 赵青云:……虽然觉得不太对劲,可莫名的有种苏爽的感觉,是个什么情况? 如果不是太了解自家亲娘“天真”的秉性,他都要怀疑,亲娘她是不是故意的啊。 以前看着亲娘轻易被人哄骗,傻乎乎的信了所谓的“自家人”的谎话,赵青云是又气又急,偏偏无可奈何。 而现在呢,亲娘依然“天真”,但被憋屈的人却成了“敌人”。 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赵青云,只觉得自己像是三伏天喝了冰水,从头爽到脚哇! “顾氏,你胡说什么?我、我什么时候欺负你了?”赵老太看到门外那乌泱泱的一群人,底气很是不足。 尤其是众人的指责,刚让赵老太有种摸不着头脑的迷惑。 还是听人七嘴八舌的一通乱说,赵老太才知道,自己居然被顾氏给污蔑了。 她被气得一蹦三尺高。 好哇,好个顾氏,平时看着老实、好欺负,其实是个蔫儿坏的人。 青天白日,哦不,现在天黑了,可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啊。 什么叫孩子饿,什么叫家里没有吃的,什么叫银子都被婆母拿走了? 这些跟她这个老太太有什么关系? “婆母,您、您没有欺负、欺负我!” 顾倾城瞪大眼睛,急切的辩驳着。 只是她身体太虚弱,哪怕是正常的说话,落在别人眼中,也是被吓得不得不“说谎”。 “看看顾氏,真可怜,吓得小脸儿都白了!” “可不是!哎呀,只看她这可怜的小模样儿,就知道平时这赵家老婆子有多恶毒!” “我早就说了,赵家这老太婆是个烂了心肝的,偏心都没边儿了。磋磨儿媳妇,更是一把好手!” “赵老婆子,你真当自己是母大虫、山大王啊。就算要调教儿媳妇,也不能把孙子活活饿死啊!” “就是就是,赵国栋才刚下葬,坟上的土还没干呢。你就这么欺负他的媳妇儿孩子?” 众人指着赵老太就是一通指责。 赵老太俨然成了众失之的,偏偏她自己无比委屈。 没有啊! 我虽然确实想把赵国栋的房子和田“要”回来,可也不是没有顾及孙子啊。 她和老伴儿都商量好了,把两个孙子分别“过继”给老大和老二。 养个几年,再给青云他们娶房媳妇,也就算了对得起死去的三儿子了。 而老大、老二他们得了老三的房子和地,日子也能宽裕些,其他的孙子们也有了娶媳妇的房子和钱。 总好过便宜了顾氏一个外人吧。 万一顾氏改嫁了,再把儿子留下来的财产都卷跑了,他们赵家岂不是亏死了?! 她、她这么做,也是为了死去的老三啊。 赵老太越想越委屈,关键是,她真的没有“欺负”顾氏。 顶多就是骂她几句狐媚子、丧门星,想着把她尽快嫁出去。 可这,都是乡下婆婆的正常操作啊,怎么到了她这儿就成了“恶毒”? 赵老太觉得自己的身子骨弱,背不起这么重的大黑锅! “顾氏,我、我什么时候拿你的银子了?” 刚才他们确实去了赵国栋的大院子,可也只是哭闹了一场,并提出让顾氏尽快改嫁。 至于银子、米粮等,他们都没有伸手。 咳咳,不是他们不想,而是觉得,这些已经是他们碗里的肉。 早早晚晚都是他们的。 若是表现得太急切,未免会落人口舌,他们要钱,也要脸啊。 还不如想把顾氏解决了,然后把两个小崽子“接回”老宅。 到时候,赵国栋挣下的那些家业,不照样落在他们兄弟三个的手里? “怎么了!又出什么事儿了?都围着这儿干什么?” 赵老太刚刚问出这个问题,就有个五六十岁的老者赶了来。 他是赵氏的族长,也是村子里少数读过书的人。 有见识,也重规矩,赵族长为人处世也算公道,在赵家庄颇有些威望。 他挤到近前,看到“闹事”的又是赵老太,顿时就黑了脸。 “赵大山家的,你又在闹什么?” 十几年前,因为偏心,把好好的三儿子分了出去。 说是分家,其实就是把人扫地出门。 作为老辈人,赵族长隐约知道赵老太为什么会这么偏心。 赵国栋出生那年,家里的房子塌了,赵大山修房子的时候,不小心摔断了腿。 村子里就有人胡说八道,说赵国栋是个灾星,克父克母克全家。 快临盆的时候,赵老太下地干活,忽然磕破了头,愈发印证了那个传言。 赵国栋出生后的几年里,赵家似乎总有不顺心的事儿。 赵大山老两口便信了三儿子是灾星的流言,对这个儿子十分嫌弃。 赵国栋呢,不是个贪恋父母疼爱的傻孩子。 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冷漠,他也变得十分的“冷情”。 这,就有些让父母长辈不满。 他们可以嫌弃儿子,儿子却不能不孝顺啊。 赵大山夫妇愈发厌恶赵国栋。 赵国栋却并不在意,靠着自己,磕磕绊绊的长到了十三岁,他就主动提出去城里学徒。 赵大山夫妇根本就不管,不给钱也不帮忙托人。 赵国栋凭借自己的能力,竟真的在医馆找到了差事,还偷学了一些医术。 十六岁回到老家,走街串巷的看病,翻山越岭的采药,一点点置办起了家业。 随后娶妻生子,虽然总被人议论,可人家的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。 赵族长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,对于赵国栋这个后辈,也十分看好。 尤其是赵国栋生了个神童儿子,更让赵族长看到了希望。 他们赵家庄就是没有什么出息儿郎。 偌大的村子,只有一个秀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