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4章
“不必在意我等死活,放箭。”死士之中有人扯着喉咙大喝道,“今日之事,必成!” 他说着,脸上流下激动愤怒的泪,眼角发红,手上更用了死力气。 人已经赔进来,哪里还有后悔的余地? “也算好汉,赏你全尸。”青珪军道。 说给全尸便真给了。 一剑将人捅了个对穿,当场毙命。 动手的人缓缓抽剑,垂首看了一眼。嗯,没有缺胳膊没有少腿儿,确是全尸。 此时只听破空声响起。 “咻——” 箭矢飞驰而来。 青珪军众人不慌不忙,以剑或劈砍或横竖挡之…… “叮叮当当” 那是箭头撞上剑身的声音。 柳家的确下了大功夫,但就算下再多的功夫,他们也绝无可能有调动军队的能力。 这些不畏生死的死士,举刀也罢,射箭也好……在青珪军眼中,也只算得上是“乌合之众”。 第一轮箭矢很快便放完了。 放箭的人满头大汗,颤抖着继续去取新的箭支…… “不是家丁。”他喃喃与身边的人道。 他一边说,一边重新搭弓,豆大的汗珠滑入他的眼眶,浸得他眼珠子生疼,但他不敢去擦。 他道:“是军队……恐怕是乔腾的手下。” 死士再凶悍,又怎么与军队相比? 他们心下已生了惧意。 “什么?乔腾的手下?那岂不是擅自离开驻地?不行,我们得有人活下来,此事须得向上禀报!”旁边的人说着推了他一把,示意他先走。 他本能地转过头。 月光下,剑锋覆满寒霜。 他倒了下去。 原来比月光更冷的,是他的躯体。 前后不过一炷香功夫。 剩余躲在草丛里的人也被抓了出来,挨个割喉放血…… 等乔心玉从马车里钻出去,只觉心惊肉跳。 这便是……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青珪军。 “换个干净地方吧。”青珪军的人道。 乔心玉点了下头,呼出一口气,心道……这样厉害的人物,自然是留在薛清茵护住她更好。 偏她这样大方…… 城郊不明不白地死了这么多人,很快被报至县衙,再到州府,再上达天听。 “陛下,想必是此地的匪患又滋生了。”臣子立在阶下沉声道。 梁德帝坐在座上,语气不冷不热地反问:“你们以为匪患有这样的本事?” “这……” “据当地仵作所言,动手的人一剑便叫其毙命,下手果断,狠辣,刀口没有半点多余的痕迹。死者达三十之众,前后死亡却差不了太久。你们说,这是匪患能做到的吗?”梁德帝问他们。 方才开口的臣子顿时哑然不敢言。 赵国公愣了下,道:“像是军队所为。” 梁德帝显然也这样想,一下便将眉头拧紧了。 朝中大臣们也屏住呼吸不敢说话了。 前有安西军叛乱,后有孟族大军觊觎入侵,如今难道又有什么人叛变了? 那这可真是叫陛下面上无光啊! “退朝。”梁德帝起身挥了挥袖。 众臣知趣退下,心道多半是又要召近臣再议了。 他们走后,梁德帝只见了赵国公一人。 “你仔细翻过仵作陈书了吗?”梁德帝问。 赵国公道:“……刀口,不,是剑伤。” “嗯,都是剑留下来的口子。”梁德帝道。 “用剑杀人不如刀来得顺手……” “是啊,但却有一支军队,至今保留有这样的习惯。他们认为剑乃君子所佩。便是杀人,也要用君子之道。”梁德帝不急不缓地道,让人听不出他语气中的冷热。 赵国公迟疑道:“陛下是怀疑……” 梁德帝扯动了下嘴角:“若是他们回来,也是好事……他们的父母,也该能安眠了。” 这厢说着话。 那厢,京中不少王公贵族府上……都收了封信。 大抵便是“儿子不孝,在外游历数年,终从浑噩中寻得世间一丝真实,而今归来”云云。 公主府上。 年幼的宗室出女,趴在嬷嬷的手肘间,伸长了脖子去够母亲的手。 “阿娘在看什么?”她问。 公主默默无语泪先流。 夜深。 不知多少人突地匆匆入宫求见。 魏王府。 柳月蓉看着那些挂起来的白幔,只觉得眼睛被刺得生疼。 不多时,她母亲身边的仆妇来了。 “夫人不便前来,叫奴婢转告王妃……距离京城不远的地方,死了三十来人。这些人齿间藏毒,因身上的剑伤毙命,无人知他们来历……” 柳月蓉听到这里,神色大变,腾地一下站了起来,失态道:“怎么可能?”竟然全死了? “夫人劝王妃莫要乱了阵脚,且仔细想一想,他们为何会毙命。今日天色虽晚,但王妃仍可进宫面圣。想来陛下怜惜王妃先后丧子丧夫之痛,不会苛责。”那仆妇道。 柳月蓉一颗心狂跳不已,只觉得完了。 这是要她自己去向父皇认错吗? 不不。 柳月蓉坐了回去,呆呆地想,杀不掉薛清茵也就罢了,为何连乔心玉也杀不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