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 第847节
书迷正在阅读:我真不是明君!、非常规事件调查组、漂亮炮灰美又癫,沙雕勇闯娱乐圈、死遁重启后,人人都以为我是幼崽、喜欢成绩好的?早说啊、睡前小甜饼短篇集、作精少爷下乡,村霸你别太宠了、在卡牌世界造机甲、劝你不要得罪我、[HP同人] 一切为了可乐
增加国际性赛事,多国内比赛,推进商业化进程。与运动员一样,他也有自己的每年任务和目标。 好在二月丑闻事件以后,走了不少的isu官员,加上很多国家的冰协都觉得张简方就是个疯子,以为这个事件幕后由他引导,所以面对他的时候都有点怯怕。 原先卡他国际赛的那一方势力,其实根本就不想卡比赛。 现在国际上的赛事承办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,从雅典举办奥运会导致自己政府直接金融崩盘了以后,这就像是个引线,人们认识到一场比赛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,反而会增加政府压力。 花滑的b级赛非常多,但有一些甚至是举办不下去的。 a级赛的名额少,有的地方不办,还可以给芬兰这些比较积极的国家。 大赛不是没地方办。 可是,如中国这样,办大赛办出2019世锦赛这样规模的,屈指可数。 丛澜过往去参加其他国家举办的世锦赛时,说得好听的就是在过往有着辉煌历史的场馆进行比赛。 说得不好的,那就是实在是没钱租更好的场馆,更别提盖新场子了,我们就凑合一下吧! 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冰面面积虽然合规,却比她日常训练偏小的情况。 另外就是冰面质量,全靠制冰公司的良心。 中国新技术里的二氧化碳制冰,有的人闻所未闻,压根就没想过居然还有人搞新技术。 尽管这是为了筹备京张冬奥会才有的机会,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早就有了,平昌冬奥也没见人家去研究啊! 说白了,中方就是有钱有魄力还有人! 在这种趋势下,张简方申请多一些国际赛,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什么复杂的问题,批了就齐活了。 万一做得好了,转播权一卖,又是isu的增收。 是以,前两年张简方才很纳闷,为什么别人冰协想搞新b级赛,一申请就有了,自己递了好几次都没被批复。 他怀疑自己被人搞了。 真好,搞他的人今年大部分都完犊子了。 张简方现在的手机铃声都改成了“今天是个好日子”。 冰协不怕赛事举办的困难,这两个半的冬奥周期下来,能在花滑部和冰协任职的,不说没有废物吧,至少大部分是可以立刻干事儿的。 张简方这里只要拿到许可,就跟钻石表演赛一样,仨月就能还他一个漂漂亮亮的赛事。 · 丛澜摔倒了。 她瘫在冰上不想动,累得四肢都没力气。 沈韫玉滑过来,紧张地蹲在她身边,喊师姐你快起来啊! 于谨走了两步过来,见孩子只是在偷懒,脸上的紧张放下,转而的是无语。 “我开清冰车来压你了啊!”他威胁。 丛澜抓住沈韫玉的手,小姑娘其实没多大力气,脚下的冰刀还因为力道变化在乱晃,主要是她自己站起来的。 “你开,顺便清个冰面。”丛澜才不怕他。 她瘫着不动是完成了训练,又不是中途偷懒耍滑。 沈韫玉:“……” 被师姐牵着好舒服! 丛澜牵着师妹往那边走,现在连国际赛都比不了的沈韫玉来这里,纯纯就是陪练了。 她今年就是过了生日也才十一岁,得等到2021年才可以比jr赛事。 2021赛季就是冬奥赛季,沈韫玉完全是为了2026周期预备的梯队。 来基地特训的人非常多,里面还有几个其他国家的运动员,丹尾千佳、西妮娅·库里科娃等。 另外就是,多了几个上赛季国内赛积分最高的俱乐部和省队的运动员。 女单这边是俩,男单的话是一个人,双人有三对儿,冰舞只有一对儿。 张简方喜欢让能升组的人到了年龄就升组,不为了比赛名额卡人家的机会,今年的组别变动还挺大的。 景筱曼和墨仙升组了,冼初然才14岁所以还要在jr待一年,汪凌由于是10月的生日今年还得再继续jr,慕清晖则是终于可以升组了。 而jr这边也有补充,像是郝静柏13岁了,可以比国际赛了。 名额的话一看训练和技术储备,二是队内测试,好在jr的名额数量一直比较满,还不算什么问题。 sr这边的话,洛蓓蓓伤病要去手术,今年不能再拖了。 她要是能撑过去,或许可以再回冰场,如果不行那就够呛。 周妍宁还可以继续滑冰,只是她现在的技术回退得厉害,加上四周跳和3a一直不出成绩,若是三周跳再维持不了,兴许明年连外战名额都够呛。 女单一队的名单现在就是丛澜、桑莹、慕清晖、景筱曼、墨仙,她们五个人基本也算是这个赛季大名单的第一人选了。 如果赛事名额够用,余下的就是二队那几个人,省队现在很难有sr的女单名额,倒是jr会给一两个分站赛的机会。 不满也没办法,因为只要技术实力足够,绝对会被招进国家队里。 就算年龄不足,像是郝静柏、沈韫玉,不也被提前拉来了吗? 能比sr的在一队二队,能比jr的在国青队,本来有个年龄不足的队伍组合,连jr都不能比的那种,原是叫国青队二队的,结果不知道怎么传了出去,被冰迷直接取名“喵喵队”。 是从“青苗队”演变过来的,苗苗队、喵喵队,于是连物种都变了。 沈韫玉现在就在“喵喵队”里。 郝静柏算是刚从喵喵队升入国青队一队。 男单那里的变动不算大,也是该升组的升组,刚进新人的进新人。 易儒几人则是,肉眼可见的技术削弱,虽然说男单的在役时间比较久,可竞争这么激烈,久也久不到哪里去。 令人可惜的是,有时候不一定是运动员的技术有多大的落后,而是后来者更强,将参赛机会都拿去了,导致前者只能遗憾落幕。 双人的那新语何叙多了一个教练,俞寒今年到国家队任职,舒傲白已经确定走冰协路线进国际滑联,张简方希望她能在2022时进到奥组委那边。 双人项目今年没有太亮眼的组合,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未来的接力棒将会交给那新语何叙。 冰舞兴许更不太好一些,当前的技术水平,秦芷贺舒扬超过了宋茗茗古意,再之后的组合水平要更差一点。 能被培养的冰舞组合都外训了,去年也有一组非要拆队,说是合作不下去。 张简方不是很开心。 拆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,国家队的组合们尽量不拆,原先双人和冰舞都换来换去的,他在任的时候这种情况也有但比较少见。 而外训的冰舞牵扯的更多,因为送出去的组合一旦拆了,就等于这笔钱直接打了水漂。 但这个组合矛盾重重,男伴发育没跟上,女伴又到了发育期,前者责怪后者体重,后者嫌弃前者没力气,合作时的默契也出现了问题,动作屡屡失败,赛场表现更是一场比一场差劲。 十来岁的孩子,说懂事也懂事,闹起矛盾来的解决方式也格外置气。 就算教练严厉批评,也无济于事。 眼看着发育关影响拉大,双方还没有转变思维的意识,教练天天训练场骂声阵阵,听得正在给贺舒扬做体能配合的秦芷一个哆嗦。 秦芷:“现在的小孩,真的好敢。” 她当时跟贺舒扬来这边,就差缩着脑袋夹起尾巴做人了,生怕触碰了什么俱乐部的禁区,导致被教练打包送回北京。 也是因为这个组合的拆队事宜,让张简方思索,是不是自己太急功近利了? 把十三岁上下的小孩子送到国外,本就是一场冒险,对孩子的挑战也很大。 远离故土,环境变化,亲人不在,训练不断失利,固然有组合之间作为人的问题,但他们确实不如在首钢这边的训练氛围。 张简方不是在把问题都推到自己身上。 他明白,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组合,不该存在“都是你导致了我们的失败”这种想法。 双人与冰舞是需要配合的。 国际上许多拆队情形出现,闹得不可开交的那些,全是因为把责任都归给了对方。 但训练是一个很苦的过程,劳累尚是不值一提,受伤、疼痛、没有进步、失败的痛苦,日积月累以后,已经不是“别人都可以为什么你不行”了。 可体育项目偏偏又是如此。 别人都可以,你不行,那么,你就没有以后了。 这就是一条独木桥,颤颤巍巍的,谁惧怕谁就掉下去。 张简方既怕自己呵护得不够,又怕自己呵护得太多,他能在面对“敌人”的时候疾言厉色,却在看到运动员们时纠结不已。 在没找到更好的方式时,只能延续以往定下的规则。 也许之后可能在某一天,会灵光一现,找到更好更合适的解决方案。 但愿吧,他想着,先走着吧。 · sr的大型国际性赛事比较难申办,新比赛也在计划中筹备,不过,jr和novice组别的小型或地区性比赛,则是很容易就办下来。 尤其是一些本来就没固定场地的赛事。 而且,有的比赛不能在内地申办,却可以在香港办下来。 国内赛就不提了,大大小小的比赛一堆,能过冰协审核的赛事会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,报名也是在这里。 一般这种过了官方审核的区域赛,报名费都不多,成绩也可以被国家认可,小孩子若是要初中高中加分的话都是可以的。 俱乐部私下举办的一些赛事,比如两个俱乐部联赛什么的,这类的质量就参差不齐了。 但张简方也没限制,因为有时候就需要这种即时、临时的比赛,刺激冰娃和家长们的选择。 冰协会提醒不要受骗,也会受理一些举报,若是发现有问题的话,该商冰就要进行整顿。 效果基本立竿见影,毕竟里面的教练都是官方登记的,背后的负责人也在工商局有信息。 现在已经很少有报课但不看教练凭证以及级别认证的人了,花滑课这么贵,去一次就一二百块钱起步,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。 在jr和novice的十来个国际性赛事里,冰协都有出场,丛澜和沐修竹被派去当颁奖嘉宾。 所以,离开了高原基地没多久,丛澜就顺路去了一个小比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