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18小说 - 玄幻小说 - 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在线阅读 - 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 第812节

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 第812节

    云南是一个承接了很多国家项目的高原训练基地的省份,比如昆明有海埂训练基地, 主要负责游泳项目的高原训练;

    正在建设的玉溪高原体育训练中心, 则是综合性的超级赛场;

    腾冲不必说了, 很早之前就已经是滑冰项目的专项基地。

    这里的海拔平均在1600米以上, 低的地方也有, 比如几百米的,但不一定适合建设体育馆。

    张简方一开始想在腾冲找块地方,都是老熟人了, 当地政府也很支持。

    但找来找去, 都没找到合适的。

    腾冲的地势太高了, 1600米的海拔高度跟1800米左右的亚高原基地没什么区别,参赛选手到时候也够呛。

    昆明也有一个红塔基地, 那边的地方还大, 但新盖体育场太困难了, 就只能作罢。

    最后选择了富宁县,这里的海拔很低, 几百米左右,之后也会真正作为“北冰南展”的据点之一,下赛季的全国俱乐部联赛的一站已经暂定这里了。

    而且这个位置很早之前就已经被各方专家考察,预备建设低海拔训练基地了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滑冰馆还可以跟其余夏季项目一起,共同建设出来一个完整的综合性训练基地。

    到时候也方便不同项目之间的交流,说不定就又有新进步了呢!

    富宁县这边的环境好,亚热带低海拔河谷湿热气候,海拔低没有高原反应,氧气含量还充足,对于花滑这样的运动来讲再合适不过了。

    娜塔莉到了云南后:“这里其实是高原赛场???”

    这么惨的吗?

    以前盐湖城冬奥的时候就有人运动员受到海拔影响,那地界的海拔也高。

    美国科泉训练基地也举办过比赛,当时的选手都很惨。

    得知这边是有高原场地,但世锦赛的场馆不在高原上,娜塔莉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“还好还好。”

    观众们对海拔的变化没什么太大感觉,但运动员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。

    娜塔莉这次虽然不是参赛选手,毕竟有伤在身,可她也去过高原基地训练啊!

    娜塔莉:“还是要谢谢主办方的。”

    如果按照isu的尿性,人家才不管你选手会不会受到高海拔的影响,你旋转结束吐在冰上他们都不在意的。

    ·

    来到赛场之前,国家队的人先去了一趟腾冲。

    倒也不是要提前训练,夏训是在新赛季开始之前,卡好时间点对运动员进行锻炼提升用的,不是简单的为了训练而训练。

    她们来得早,大概提前了一周多过来的,因为想趁着这个时间在南方拓展一下花滑。

    北冰南展嘛,都是任务。

    在腾冲待两日就会转移到富宁去。

    丛澜在腾冲基地试了试,她反应还行,就是嗷嗷着“高原基地算什么”的小孩子们,晕乎乎地跑去试了冰,摔得惨不忍睹。

    冼初然:“我错了,我真的错了,我单知道……”

    碎碎念再度开启。

    月初的世青赛女单里,是景筱曼、慕清晖、汪凌得到的名单,一整个赛季成绩都很好的景筱曼这次反而没有之前的发挥好,最后只拿到了第三,其余两人则是一个第四,一个第八。

    拿第一第二的是两个俄萝,前者三个四周跳后者两个。

    景筱曼的3a失误,自由滑惨败。

    况且,sr女单裁判被专注得多,他们作孽比较清晰;

    jr里就被忽视了不少,怎么抓、抓得如何、打分情形等,有人关注但热度还不足sr的五分之一。

    俄萝摔倒的自由滑p分都能上64,而景筱曼3a摔倒却直接拉到了60以下。

    不像是jgpf,还跟gpf在一起比的,裁判换组了没错,赛事关注度是跟sr一起的啊!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三个小姑娘能在46人里得到这样的成绩,确实很不错了。

    而且明年的全站分站赛名额都到手了,下一届世青赛名额也是满的,所以没什么好苛责的。

    冰迷们还吐槽,裁判顶风作案,都已经自顾不暇了还在这里尽心竭力地水分,真是离谱。

    其实按照bv来算,哪怕景筱曼等人的p分再多三分左右,也不太可能会得到前二的成绩。

    可问题又来了:能不能到前二,与现有的不公平大分差,两者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她可以不到前二,但她应该有符合公平的得分,而不是这样的区别待遇。

    世青赛看得人挺生气,感觉赛季初的sa在这里上演了。

    不过,随着月初世青赛的结束,isu这场丑闻慢慢落幕,人们又幸灾乐祸地发现,这也许是isu能搞出来的最后垃圾评分,一群人都被调查了,可能以后会好许多。

    小jr们今年的比赛基本结束,除了还需要刷分的人要去赶个末尾的b级赛,别的人都没什么大型赛事要参加了。

    国家队这群干脆直接跟着sr开拔世锦赛,来这边蹭个热闹。

    郝静柏人更麻,这体验让她想起来了去年冷不丁就被扔去基地特训的日子。

    丛澜挺喜欢这里的。

    郝静柏趴在挡板上,看里面的sr们训练。

    “师姐好厉害啊!”她小小声地跟自己说着。

    高海拔的不适应会让运动员的发挥出现小问题,但也同时可以帮助她们快速出难度。

    训练到哭的桑莹出去吐了,丛澜还在冰上跟于谨探讨她的4lo问题。

    沐修竹刚结束他的体能训练,这会儿抱着一瓶补充剂惨白着脸,坐在一边看师姐,外加回神。

    还好时间短,待了两日做了宣传又带着闻讯赶来的冰娃们做了训练,这个活动就差不多结束了。

    等到了赛场的地方,趁着参赛运动员们都没来,教练给大家找了场馆,制定了上冰时间表,该谁的就是谁的,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两个场馆随便训练,冰时很宽泛,想要加练的也不用那么委屈,场地想要就有。

    主场优势嘛,连带队来看比赛都不用那么麻烦,说开拔就开拔。

    不过首钢里也不是没留人,那边的场地才是国内最好的。

    胳膊都没好太利索的桑莹跑了回来,上了冰继续练。

    她为了赶这次的世锦赛,根本没按照医生的叮嘱好好修养,勉强能上冰的那一天就栽到了冰上。

    想训练,想比赛,想拿奖牌。

    桑莹就是这样急迫的心情。

    ·

    做赛事策划的是90后裘晨星,别看刚毕业没两年,但已经有不少傲人的资历了。

    这次能带团队负责整个世锦赛的策划,也是因为她本人能力出众。

    结合了coc的全直播,加上云南当地民族特色,提前半年搜集冰迷们的想法,再将其综合取舍不断修改,最后就是这么一场精彩绝伦的古今文化大融合世锦赛。

    裘晨星也是这一年多成功入坑花滑。

    “我们的传统文化打入赛场,不是运动员们一直在做的吗?那比赛的场地,自然也要如此啦!”她的提案在最初得到了广泛好评。

    姜意很喜欢这个创意。

    云南的民族好客,传统文化兴盛,古镇、风景、水和蓝天,全是这里的特色。

    “水天一色,彩云之南”,这场世锦赛的logo都是跃动的蓝色火苗透出的燕式姿态。

    丛澜收到了不少的礼物,一个抽绳袋子里全是细碎的小玩意儿,还有一个银饰的镯子。

    “下血本啦!”她开玩笑。

    郝静柏好羡慕的:“好好看!”

    不是简单的光面,上面鉴刻了花纹,应当是这边的某种文化图腾。

    只有参赛选手有,女性是手镯,男性是一块方形银牌的项链。

    用到的银子克重都差不多,不过里面的花纹各式各样的,据说跟这边的多民族相关,这个就是随即赠送的了。

    丛澜见孩子喜欢,就送给了郝静柏。

    郝静柏:“!!!”

    她惊喜若狂:“真的可以吗?”

    丛澜拍拍她的脑袋:“可以哒!师姐给的就拿着。”

    还把手里的袋子扔过去,丛澜道:“翻吧,喜欢什么拿什么。”

    小周边也很多,里面七七八八的,能让人玩半个小时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一半多都可以在场馆售卖周边的地方买到,策划人深知现代年轻人对周边的热爱,连这种地方都专门做了布置。

    有人说感觉回到了惊澜演出,这比赛看上去一点都不严肃,但很快乐。

    外国运动员收到礼物后也很惊讶,不少人都拍了照片放到网上,吸引了一大波注意。

    #花滑世锦赛礼物#还上了各大sns的搜索话题。

    至于赛前的红毯,这个以前国内赛里搞过并备受好评的环节,也被放在了开幕式之前。

    丛澜换了一身银色的小礼服,头发没扎成辫子,而是一个利索的顺滑马尾。

    这次有化妆师团队跟来,没礼服的选手他们还可以帮忙去借。

    沐修竹几人被按在座位上等着化妆,几人根本没有不适合的尴尬,而是好奇地跟人询问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。

    东北话占据了这个休息室,笑声从未停止。

    考虑到来这里参赛的其余选手不一定都有足够资金支持,主办方也提供了服化,有需求的人直接找到工作人员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这一点很贴心,让一部分确实财力有限的选手们长舒一口气。

    裘晨星不是想把谁比下去,而是想让所有的花滑运动员都展现他们的风姿风貌。

    “让人们知道知道,我们花滑的靓女帅哥!”她很兴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