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 第196节
书迷正在阅读:我真不是明君!、非常规事件调查组、漂亮炮灰美又癫,沙雕勇闯娱乐圈、死遁重启后,人人都以为我是幼崽、喜欢成绩好的?早说啊、睡前小甜饼短篇集、作精少爷下乡,村霸你别太宠了、在卡牌世界造机甲、劝你不要得罪我、[HP同人] 一切为了可乐
初晓山:“用肉眼去观察,或者用摄像机拍到的视频、图片来分析,终究是有不足的,我们需要更多的动作细节,才能针对性地进行纠偏。” 丛澜的训练和她的技术动作,被于谨总结成为经验,分享给了国家队的其他人。 而她的相关数据,以一种更为冰冷的模样,剖析在了众人面前,直白地叙述着她的姿态、呼吸、位置、速度等一切。 简单来说,她的技术参数,是模型。 有用,却又不具备普适性。 初晓山叹气:“花滑的技术动作太复杂了。” 做起来是真的麻烦。 丛澜若有所思。 所以,你们是在建立一种科学、系统的训练体系吗? 她想起了意念空间里自己的小人儿模型,那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,在里面训练的时候,非人类教练能够实时掌握她的身体数据变化,给出不断更改的训练方案。 她的辣子跳、菲利普跳之所以能够那么标准、变得更好,就是因为任何错误都逃不过非人类教练的“眼睛”。 她甚至能将这些方案带出来,在现实里使用。 虽然不会直接给于谨,但她要做更改的话,于谨并不会直接拒绝,而是先思考丛澜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想法,觉得有理,就会赞成她。 不过至今,于谨都没发现有什么地方是不合理的。 他对这事儿也很纳闷,跟张简方还聊过,总教练很激动,认为丛澜是一个很好的教练员苗子。 于谨直接无语。 他把这话跟丛澜重复,当时丛澜的表情跟他一样,特别的不知所措。 丛澜:误会了不是? 她生怕于谨也有了这个念头,当即就解释,说她这是直觉,对其他人没什么用。 好险算是掀过了这一篇。 初晓山还在那边说着:“我们经过这两年的分析研究,与科技公司展开了合作,联系了运动测量团队,加上一些黑科技,助力明年的冬奥。” 软件是找科技公司专门定制,整套装置也是花了大价钱配置的,张简方赌上了部里近一半的经费。 初晓山看了眼时间,还有空,他就干脆跟大家介绍了一下这个地方。 “这边是视频采集分系统,主要是进行运动视频拍摄,一会儿我们去那边上冰,这里建了冰场。”他道。 怕这群运动员不理解,他好脾气地用最简单的说辞向大家科普着。 丛澜边听边在这里溜达了一圈,脚步轻慢,与她往日风风火火很不相同。 最后,她确定,张简方搞出来的这个东西,真的有点偏向她意念空间里的模型系统。 很有意思。丛澜不由笑了起来。 高科技辅助运动,这样一个想法能进入到花滑,未来,国家队一定会变得更好。 · 孩子们在冰上测试,张简方跟着十几个人在场边看那个大块头机器里反馈的数据。 赵安泊:“你看,这里就是去年到现在,丛澜的数据变化。” 页面上出现了一个小人模型,旁边还有不少的动态图示。 赵安泊:“她的技术水平稳定,采集上也特别方便,一周跳、两周跳、三周跳,戴上设备也不影响。而通过这些小的传感器,我们甚至能够得到她每一秒的呼吸情况。” 他扭头:“这些参数,都有助于我们对她的技术动作进行精细量化的评估。” 于谨点头:“对,我之前也是收到了资料,针对性地改进了丛澜的训练方案。另外,褚晓彤的3a,最典型。” 他是跟着老丁一起秃头的,褚晓彤这个3a出得难,背后有着无数人的努力。 赵安泊调出来了褚晓彤的数据,上面的模型相对来说没有丛澜的那么精密。 “她现在三周跳的数据还没传过来,传感器有点影响她的动作,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了。” 目前使用了十七个小型传感器,重量有二百多克,快抵得上一件不加钻的女单考斯滕重量了。 这些额外的、不怎么均匀的重量,对于褚晓彤是累赘,她测算收集数据就没有丛澜那边顺利。 但是没关系,多来几次,总是可以的。 赵安泊:“中间没跳起来,错误、失误,也是我们需要的。” 张简方点头:“明白。” 他问:“测完队内所有运动员,要多久?” 赵安泊算了算:“丛澜能一次上三十多个传感器,但其他人不行,得分批。至少半个月。” 他歉意地道:“器械还是有点大。” 这已经是他们能找到的最佳设备了。 张简方没为难他们,示意:“行,先紧着一队来,结果尽快出。后面的二队三队,还有新纳入的小队员们,排在后面,他们不急。” 直指冬奥,自然是以丛澜她们为先。 赵安泊:“可以。” 他们忙了很久,从天亮到天黑,一行人就没有停下过。 丛澜跟褚晓彤结束了以后去吃完饭回来,这群人还在现场收集着。 双人那里,舒傲白俞寒不厌其烦地测着他们所有的技术动作。 这是一件很麻烦很累的事情,但没有人抱怨。 · 花滑部里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,陌生面孔多了许多。 丛澜这两个月在练体能,她要上四周连跳,想把这个技术稳下来,就得增加肌肉力量。 轻飘飘的四周,很容易过不去发育关。 于谨:“吃呗,可以放肆吃了。” 丛澜:“……那你咋不说,吃完还得练呢?” 想出肌肉可不就是要先吃么,吃东西是快乐的,增长体重时期把不住轴心是痛苦的。 于谨幸灾乐祸:“四周多好看!” 丛澜:“呵呵。” 于谨比了比她身高:“你是不是长个了?” 丛澜比了个巴掌,超级开心:“一米五五了哦!” 于谨咂咂嘴:“还行,说不准能长到一米六。” 一年长了两公分,也真是够呛。 丛澜:“……” 嘚瑟突然消失。 于谨:“心率带记得一会儿交给我,别带回家了。” 丛澜喝了一口水:“哦。” 于谨:“行了,练滑行去吧。” 她的训练量增加了不少,基础课倒是一直没放下过。 于谨很明白滑行对于她跳跃的助力,并不会在这方面缩减时间。 而且丛澜还有着别的作用。 滑行很枯燥,最近国青队这群小孩子有点憋不住气,眼看着丛澜每天的3a、4t练得嚣张,就纷纷表示自己也想练跳跃,觉得滑行没什么用,跳跃才是最重要的。 于谨整治这种浮躁心态很有方法,当即就借了丛澜过去给滑行课的老师。 ——丛澜这么强了,每天还得练滑行呢,你们还能越过她来? 不得不说,这招儿确实管用,一众人老实了下来,馆内的浮躁之风慢慢减弱。 于谨:哼。 主管的滑行教练在最前面,后方是丛澜打头领着一众人,特别是国青队的,时间完全跟着丛澜的训练表在走。 变刃、舞蹈动作等等,捎带着全给练了。 丛澜可以不练旋转,但滑行是每日必练的,再基础的动作她都会老老实实地练够一定时长,带着小孩子也没什么影响。 苏芯望着丛澜的背影,只觉得分明是同样的动作,丛澜做得就是跟别人不一样。 她14岁,我13岁,只差一岁,为什么差别这样大?苏芯暗暗地努力,想着能朝自己的目标更近一些。 对于她们这群小女单来说,以前喜欢国外的选手,现在全部都喜欢丛澜。 她就是她们的榜样。 结束后,丛澜滑到场边,套了冰刀套去给自己接水兑运动饮料。 回来后,她从兜里拿出来一管吃的,低头捏了捏果冻,有点不是很想吃这个东西。 苏芯溜达过来,不好意思地问:“澜澜姐,你能教教我旋转吗?我老是位移。” 她属于偏胆小的那种,教练都不敢对她发脾气,语调重了她都会下意识抖三抖。 跟其他选手们也偏生疏,只有秋翠宋茗茗两三人跟她关系近些。 丛澜日常见了跟她打招呼,苏芯就会害羞地躲去一边。 这会儿突然来找丛澜问旋转,让她惊讶了一瞬。 不过丛澜很快收敛了讶异,点头应道:“可以啊!” 苏芯欢欢喜喜地像个小跟屁虫的耷拉在丛澜身后。 丛澜又摸出一份果冻给她:“尝尝,这个味道特别难喝。” 快乐接过正要道谢的苏芯:“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