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18小说 - 玄幻小说 - 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在线阅读 - 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 第113节

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 第113节

    丁教练:“可以的,你现在已经有雏形了。”

    丛澜的3a技术,于谨一点都没藏私,这半年多来一直在教另外的女单。包括每一次教练组会议,但凡丛澜那里出现了新的东西,他都会跟大家分享更新。

    平日里跟丛澜训练,就算她无法给出规范化的讲解,看她的练习,有些运动员也可以顿悟。

    褚晓彤就是,她在某一瞬间突然感受到了起跳时机的选择,最近一段时间,3a都可以落冰了。

    那一天直把她高兴得蹦跶了起来,连路都不好好走,走两步就要跳,美得脑袋上直冒泡。

    丛澜知道了以后也开心,两人扯着手蹦跶。

    丁教练是真高兴啊,没有一个老师在看到自己学生出成绩以后是不欣慰的。

    当天,他就请于谨喝啤酒去了。

    ·

    结束夏训后回到首体,又一轮考验开始了。

    丛澜:“嘤。”

    没人跟她说,下了高原还要适应新情况啊!!!

    于谨幸灾乐祸:“高原训练包括在高原,以及回到日常环境,这是两个阶段。”

    返回平原后,因为失去了获得性适应性条件,经过三周训练的运动员,会产生新条件的应激,也就是晚驯化——脱服习。[1]

    丛澜:“……”

    所以,夏训也不只是那三周的封闭训练,还有后续的一系列内容。

    “知道了。”她丧唧唧的,“反正离正式比赛还有两三个月,够适应了。”

    于谨拍拍她:“没事,习惯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但这一次的训练带给大家的好处也是有目共睹的。

    科研组那边的报告正在整理中,如果最后的结论是有益,那花滑队以后也要定期安排高原训练了。

    丛澜扭头看了看,问他:“科研组怎么还在啊?”

    于谨:“以后就是我们的常驻合作方了。”

    丛澜:“啊?”

    张简方去联系了体育大学,跟对方合作,用科学来辅助队员训练,为以后形成规范化、系统化、科学化的训练模式做准备。

    “以往我们都是依据教练经验,来教授技术动作,把控运动员日常练习的方向。”

    他说:“轴心歪了、起跳脚错了、发力方式不对……这些随便一看都知道,但为什么会歪?怎么样才能正过来?发力方式的细节有哪些错了?要从哪儿入手去改?”

    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所以,人不行,就让科学技术来帮忙。

    现在又不是以前,只能凭借经验去摸索,大学里学生那么多,教授一个个也有科研题目,合作嘛,不要浪费。

    张简方:“我们这些人不懂,但他们懂。”

    他们有经验,年轻人有意识、科技,结合起来,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去做。

    ·

    初晓山伏案作业,正在写一篇名为《女子单人花样滑冰跳跃动作的运动学分析》的论文。

    当前,思路是有了,他纠结的是要写点冰跳还是刃跳。

    毕竟花滑有六种跳跃,作为研究对象,还是挑选一到两种比较好,也方便他回头跟着师父去找数据资料。

    就一篇几千字的小论文,没必要非得分析六种跳跃,那都够他写硕论毕业了。

    “嘭——”的一声,宿舍门被大力撞开,吓得里面的初晓山一个哆嗦。

    扭头一看,是室友。

    “卧槽你丫有病吧?动静这么大,心脏病都给你吓出来了。”初晓山道。

    尤昊鸣连忙道歉:“不好意思不好意思,跑得太快了。”

    他扭着脖子把脸颊蹭肩膀上,一脑门的汗。

    初晓山:“关门关门。”

    尤昊鸣抬脚就把门给踹上,然后忙不迭跑去拆自己的那个登山包。

    初晓山:“……你又出差?”

    尤昊鸣哀叹:“我正在外面跟二狗他们打球呢,老师一个电话过来,让我陪他去一趟吉林。”

    初晓山扭过去背对着他,咬着自己的水笔,含糊地问:“这一次又想去拐谁家的孩子啊?”

    尤昊鸣扒拉着自己的衣服和出差用的物品,都是做惯了的,他还专门腾了一个位置放东西,到时候拿着就能跑。

    “练轮滑的,仨小屁孩,今年十岁吧?最少的拿了国内十二三个奖,最多的那个差不多拿了得有二十个。”他随口道。

    初晓山:“嚯,不少啊!”

    尤昊鸣:“所以啊,我老师急了,说这多好的速滑苗子,先从轮滑那边薅来再说。”

    初晓山:“……你从吉林薅人来北京啊?”

    尤昊鸣:“没事儿,我老师说先塞长春那儿练练速滑,仨小孩儿练轮滑是因为当地没冰场。啧啧啧,吉林居然还有没冰场的地方……行的话就进吉林的省队,要是能出成绩到国家队,最后不还是得来咱们北京吗?都一样。”

    他问:“你导师那个科研项目怎么了?”

    初晓山:“在写报告,对了,我接下来要跟国家队去了,到时候就不在学校住了。”

    尤昊鸣:“我也得去,说不准还能一个宿舍呢。”

    初晓山:“我们是花滑。”

    尤昊鸣:“我速滑,一样。”

    他麻溜走人:“国家队宿舍见!”

    第64章 新赛季选站

    丛澜拉着行李箱搁外面回来, 看见于谨正在跟俩人说话,一个像是老师,一个像是学生。

    她回忆了一下, 是当初在新疆夏训时候跟组的两个人。

    等她走过去,那个老师离开了, 学生倒是还在。

    于谨抬头, 招呼她:“拍完了?这位是初晓山, 以后跟着你。”

    丛澜:“拍完了……跟我?”

    她懵逼。

    卧槽, 我待遇这么好, 都有助理了吗?

    这个念头当然是她随意起的,国家队又不搞这个,再说了, 于谨一直是教练兼任助理的。

    初晓山笑了笑, 露出了他的大白牙:“丛澜你好, 我是初晓山, 体育大学的, 来跟队做数据记录。”

    他导师接了花滑的科研项目,负责的是单人滑,所以就让学生来跟队了。

    刚好, 初晓山的论文也要写女单的跳跃, 一石二鸟, 他很高兴地接下了这个活儿。

    丛澜:“你好。”

    人家都知道她是谁了,也就不用介绍了。

    于谨:“认识了就行, 初晓山带了设备过来, 一会儿给你测一下数据。”

    丛澜“哦”了一声。

    她知道张简方在搞科技融合训练, 但真没想到,居然会让科研组进驻国家队, 看样子要待的时间还挺长?

    初晓山:“那于教练,我先去准备了?”

    于谨点头:“辛苦了。”

    初晓山:“没事没事,职责所在。”

    他转身就跑,一米八多的大高个,身板看上去很宽厚。

    丛澜的视线从他背影上收回,疑惑地看着于谨。

    于谨解释:“跟队研究,你是重点。之前在新疆夏训时候的数据返回来了,你的乳酸弥散能力等等是队伍里变化最大的,再加上又技术最高,所以被列为了重点观察对象。”

    丛澜:“……”

    于谨:“到时候会跟着一起去比赛,其他的不用管,让你干啥就干啥,唔,也不能什么都干……”

    丛澜一头黑线:“知道知道,不用解释。”

    于谨:“那就好,还是得长个心眼,就算是自己人也得注意别被坑了。”

    他看了看:“广告拍摄如何?顺利吗?”

    丛澜点头:“还行吧,挺快的。”

    自从拿下世青赛冠军后,就有品牌来求合作,对方的商业嗅觉也挺灵敏的,来了好几个。

    最后队里给丛澜选了个奶制品,比较适合她。

    毕竟,运动鞋没有冰鞋显眼,让一个滑冰的说运动鞋好,似乎有点不是很对口?

    顾忌到丛澜个人乳糖不耐受,对接的负责人试探地问了一句,结果品牌方特别激动,说是刚好。

    负责人:“???”

    品牌方:“我们新支线就是为了乳糖不耐受的群体专门研发的!”

    这不就赶巧了吗?

    珖鸣奶新出了添加特殊菌种的牛奶,针对的人群就是乳糖不耐受的,要是普通人,还没丛澜效果好呢!

    今天是拍摄广告的日子,丛澜拖着行李箱被人接走,去了拍摄地。

    她是花滑选手,品牌方租了冰场,专门包下了时段,没有外人围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