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 民国文化最前沿的时尚弄潮儿,挖到了绝版故宫日历
书迷正在阅读:蚀骨诱情:总裁的有罪新娘、穿书七零:开最牛的挂撩最糙的汉、快穿:大佬虐渣,狠起来自己都杀、乖,别怕!病娇反派致命撩宠女配、盘和古、快穿之炮灰不甘心、七零:下乡知青被村霸糙汉抱回家、全网黑后,她回乡下养老了、山村桃运逍遥傻医、快穿攻略:病娇在线捕捉天鹅公主
		
		    “谁说茶叶就一定没有大黄鱼值钱?‘武夷母树大红袍’,最近一次拍卖是在上个世纪末,二十克三十万,每克破万。现在更是有钱都买不到,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,就日夜有士兵严密把守,禁止采摘!有钱你也喝不到!”    “‘御茶园十八棵’有话要说,一年的总产量加起来只有2两,比矜贵和稀有,还真没怕过谁!”    “‘普洱金瓜贡茶’申请出战!只有未婚的妙龄美少女才有资格去采摘,成年普洱茶中的极品,号称‘普洱茶太上皇’,全世界有且仅有两坨,分别收藏在龙国农科院和故博!”    “中央造币厂大黄鱼:惹不起!惹不起!”    “现在压力来到了老程这边。”    “老程:特么你们把我的路都封死了,这下我得开出什么东西来才能镇住场子?压力山大!”    在大家议论纷纷的同时。    程泽已经将箸竹叶层层打开。    映入眼帘的第一件东西,让直播间一片幸灾乐祸的欢歌笑语。    “哈哈哈哈哈,拉了,拉了,老程这次彻底拉了。”    “刚刚替老程把调子起的太高,现在老程下不来台了。”    “我再瞅瞅,确定、一定、以及肯定!那就是一本如假包换的旧日历。”    “咳咳,那啥,老程,讲两句?”    “这让习惯了随便挥铲子就暴富的老程情何以堪。”    没错。    放在最上面的第一件东西。    它就是一本日历。    日历,一不是名人字画,二不是古董文玩。    网友们实在想不出程泽这次还能有不拉跨的可能。    程泽笑了笑。    将手里的日历靠近镜头,给了个大大的特写。    “大家说的没错,这是本日历。”    “不过,大家知道这本日历的来历吗?”    网友们的笑声更加响亮了。    “急了!急了!他急了!”    “大家往后稍一步,老程要开始极限挽尊了。”    “老程:你听我狡辩、不是,听我解释。”    “官方地听着他的废话,看他的嘴巴如何指鹿为马。”    “好了好了,大家不要太过分,给老程一次狡辩的机会,老程,请开始你的表演。”    程泽指着日历上四个繁体的红色大字:“大家看,这本日历的名字叫‘故宫日历’。”    长宽分别为十八厘米和十厘米,纸质使用的是胶版印刷纸。    当时市面上用的最多的还是传统的手工纸,而胶版印刷纸则是从海外进口回来的舶来品。    它诞生于龙国民智初开的民国时期。    千年的帝制终结,那些被珍藏在重重宫墙中、只能由皇亲贵胄享用的皇家珍品,引发了民众巨大的好奇。    当时刚成立不久的故宫博物院,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,出版了该日历。    接着。    程泽先快速地向大家介绍了一下正面。    和现在的日历有许多相似的地方。    无非就是日期的年月日、节气和朔望等内容。    然后程泽将日历翻转到背面。    “大家看,每一张的背面印有故博收藏的各色宫廷古董文玩,365张日历纸的布局排列和对应正面的时令节气相结合。”    “见图,则如见日期、星期及节令。”    “不仅如此,图画的颜色也随着时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,字体更是均出自馆藏中楷书及隶书碑拓。”    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。    这一方小小的“故宫日历”为当时的普罗大众开启了一扇通往古代艺术瑰宝的门窗。    资源匮乏、信息闭塞的大时代背景下,一本小小的日历是许多寒窗学子的启蒙读物和良师益友。    也正因为这个原因,“故宫日历”赢得了极高的赞誉。    震铄世界!独霸天下!这种霸气侧漏的形容词都统统用上了,这本日历的美誉度可见一斑!    至于流行度方面,更是不摆了。    新年过节不收礼啊,手里只收“故宫日历”!    在那个年月,将“故宫日历”当作礼物来送人,那绝对就是走在文化潮流最前沿的时尚弄潮儿。    到了今天,这种日历的存世量已经很少,像程泽手里这样保存完好的,不会低于十万一本。    在听完程泽的讲述之后,直播间陷入了尴尬的沉默。    “额呵呵呵,能被这样妥善保存在民国lv里面的,怎么可能是不值钱的东西。”    “对老程的运气,我从来没有怀疑过。”    “嘶,一本日历还能这么值钱,真是让人头秃......”    “哈哈哈,好了好了,老程,十万,我们知道了。过,下一个!”    大家打着哈哈,希望程泽可以赶紧揭过这一篇。    程泽却仍然举着日历,将日历翻到扉页。    “大家不要急。”    “这本日历大有来历。”    只见扉页上写着龙飞凤舞的几行字:    “余得《故宫日历》一册,可察日历阴阳、并复可逐日欣赏古物之图,实乃日历中之上乘佳作,故此特拜赠恩师。”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    在这几行字的右下角,还有一个署名和日期。    “平伯(敬上)”    “1932年12月”    几行字上的内容简单明了,就是一个叫平伯的人,买到一册《故宫日历》,觉得日历制作精美,送给自己的老师。    但问题是。    这位署名为平伯的人,是谁?    能被程泽重点指出来的,肯定不会是泛泛之辈。    如果只是一个民国时期的普通人,送给自己的老师一本日历,并不能赋予这本日历更高的价值。    “兄弟们,用‘平伯’和‘民国’这两个关键词,我搜索回来了!”    “这位平伯,全名是俞平伯,来头可大了。”    “著名的民国散文家,咱们龙国白话诗的创作先驱之一。”    “乃是清代朴学大师,俞樾,的第四代传人。”    “和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,共同作为‘新红楼派’的奠基人。”    一连串的头衔,让网友们听得头晕目眩。    程泽这是啥命啊?金命啊?    人家贾宝玉出生嘴里衔块玉,你丫的出生手里就抓着钱吧?    怎么拣个日历,都是民国名人的?    众所周知,一旦和名人扯上边,就会具备收藏意义和文化价值,其价格起码翻倍往上涨!    那位搜索回来的网友着急地继续输出:“兄弟们,听我说完!”    “啊?还没说完啊?还有啥吊炸天的名头,你一次说清楚!”咔咔一顿炫的疯了吧,你管这叫民间挖宝?